首页 昌邑历史名胜 潍河源头探考

潍河源头探考

潍河是山东境内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自流入海的河。她来自沂蒙山区东部,流经沂水、莒县、五莲、诸城、高密、安丘、峡山、坊子、寒亭、昌邑等10个县市区,在昌邑市的下营入渤海,干流全长246公里,流域总面积6376平方公里。她是昌潍平原的缔造者和哺乳者,是潍坊市的母亲河。她的支流有140多条,发源于沂山东麓的汶河是其最大的支流。

关于潍河,历代史书多有记载。最早可见诸于古代名著《尚书》(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的“禹贡”篇是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书中提到了潍河的名字,但没有对源头、流域作详细描述。对其源头史书多有记载,前人今贤也多有考证,但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汉书·地理志》第一次提到潍河源头:“潍水出箕屋山”,《说文解字》也说出于箕屋山;三国时期的《水经》说“水出琅琊箕县之潍山”。其后的《齐乘》、《山东通志》及莒县、沂水等县志也都有记叙,有说源于箕屋山的,也有说源于潍山的。日照籍现代学者、曾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副主任、山东省地方志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的王献唐先生,也对潍水之源进行过考察研究。他认为《重修莒志》谓潍有南北两源说是正确的,并提出“箕屋山”不是一个山,是箕山、屋山的合称。

屋  山

笔者一直生活在潍河岸边,喝着潍河水长大,对这条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对潍河的源头常有关注,经常查阅有关文献,研究众多考察者的文章,也曾经两次到源头附近考察,但终因条件所限,一直没得出自己信服的结论。今年4月16日,与昌邑市摄影家协会几位同仁结伴,又一次到了箕屋山一带考察,终于识得潍河源头真貌。

先去了潍河南源,在莒县东莞镇大沈庄附近。幸请得一位村里的“明白人”刘汉卿老先生为向导,让我们少走弯路并多了解一些实情。大沈庄位于莒县、沂水交界处,属沂蒙山区边缘,763户,近2400口人。传《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原籍即此村。

柳 树 沟

潍水南源在这里被称为“石河”,也有两个源头:位于庄西南约一公里的柳树沟为南源,出于凹凸山。到了近前,只看见山坡的梯田地头一条慢慢变深的小沟往山下伸延,逐渐加深加宽,后段宽、深各米许,以乱石砌之。初时无水,到中间便有泉水从沟底草丛中渗出,渐渐成流,至几十米外的一个数十平方米的水湾中,水势渐大,从水湾下端流出,流入村东的小水库。

石河北源在村西北的山坡上,离村2.7公里。刘先生告诉我们:这个山便是屋山,由数个山头组成,主峰海拔451.8米。山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曰山之阴有洞若屋,故名之;二曰其南面有个文山,此山称武山,以武对文,“武”谐音为“屋”;三曰并列山头大小五个,名“五山”,屋乃五之误,山北有村叫五山村;四曰此山从南面远处看,形同几间两头起脊的房屋,故称“屋山”。山之阳有始建于唐代的“三清三官庙”,庙下有泉,以石砌为长方形水池,有水从池壁潺潺流出,从地下流入东侧约二十平方米的水湾中。池畔曾有石碑曰“沉流泉”,当地人称为“屋山泉子”,古称析泉。

析  泉

虽春季少雨,泉水亦长流不竭,而池和湾中之水不见增多,盖因湾中之水沉于地下,至一个叫“桂子山”的小山西北处复涌地面,流至村东水库与柳树沟水相汇,形成石河干流。若夏秋雨大,泉旺水涌,水自地下流淌不迭,池、湾溢出之水沿低洼处漫流,至桂子山西北复入河道。无论从距离还是海拔高度看,屋山泉无疑是石河的正源,故《莒县志》云:“石河,潍水南源,发源于东莞镇大沈家庄西北屋山。”大沈庄村内及周边泉眼众多,重要的有公鸡泉、母鸡泉、钦母泉、方泉(西南泉子)、石龙泉、暖泉等,泉水皆汇入石河。石河旧称析泉水,汉时在此水边设“析泉县”。

石河流经大沈庄村

潍河北源在沂水县富官庄乡境内,屋山北10余公里。这里至今称潍河为淮河,盖因《汉书》中“淮”、“潍”通用,故潍河有“上淮下潍”之称。此地遍布山岭小丘,亦多是石灰岩地质,泉眼众多,名气较大的有百流泉、海眼、庙沟、红娘池、石泉等。以“泉”命名的村有泉头村、闵家泉头村、马家泉头村、西泉头村、泉子崖村等。这些泉水有的汇入沭河,有的汇入潍河,历代史籍中记载的潍河正源箕山即在此处。箕山,东北距富官庄镇6公里,西南距屋山3.8公里,海拔343.2米,面积1平方公里。山体东西走向,有“圣水寺”、“老母庙”等遗址。传潍河以山得名,而到底哪个是潍山,至今没有定论。史籍中有的说是箕山,有的说是屋山,《山东通志》说是泉头村西山,但都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而《淮南子》称:“潍山曰箕屋山、覆舟山,盖一山三名”,更是谬误,连箕、屋是两个山都没搞清楚。问当地人,都不知道有个潍山。潍河从箕山西北麓流过,但河道仍可往西北上溯——西至宝山脚下约3公里,再北去3公里左右到闵家泉头村。民国四年版的《山东通志》考证了潍河发源地在泉头庄,否定了源头是箕山的说法,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我们从大沈庄北行,沿屋山和箕山之间的山路来到闵家泉头村,经多方打听,顺着村后狭窄的水泥路北行里许,远远看见路西半山坡上矗立着一块大石头,上方扎着红绸,石上写有几个红色大字,但距离太远,看不清什么字。弃车沿低于两旁田地的小路走到大石头处,“潍河源”三个大字出现在眼前。经了解,此碑是沂水县水利局2020年4月立。纵观当地地势,几个泉头村坐落在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500米的狭小盆地里,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分别是泉头村、闵家泉头村、西泉头村、马家泉头村,几个村基本在南北一条线上。北、西、南山脉相接,唯东部地势较低。问种地的农民,碑所在地属于闵家泉头村,所在的山叫西山,是一南北走向的低矮埠岭,北部与较高的云秀山西麓相连,南部延伸数里,从西泉头村中穿过,与宝山相连。这几个连接的山埠是潍河流域和沭河流域的分水岭。沂水县水利局组织专家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确认作为分水岭的云秀山和西山即为潍河发源的起点,故在此立碑为标志。碑前有一圆形泉井,系为保护源头修建,直径两米左右,石砌井壁,水泥抹井面。水大时溢出井口,沿我们走过的低洼小路流至西泉头村东的河道。旱季井水低于地面米许,不再下降,泉水伏于地下,潜流1公里许至西泉头村东南的宝山东北角复出,与西泉头村的泉水相汇。西泉头村泉眼曾被许多典籍称为潍河源头,如民国版《山东通志》载: “潍水在莒西北一百里,水经出琅琊箕县潍山。今泉头庄西山下有泉,渟泓、深二丈许,土人指为潍水源。伏行至茅山东北麓,流复见……”此处所说的泉头庄即西泉头村,茅山即现在的宝山。

2005年作者赴西泉头村考察时泉眼尚潺潺涌水

笔者 2005年10月22日第一次来西泉头时,其泉尚能流出,流量如二部手摇水车,有多人在此洗衣,再远有农人引水浇菜。时隔1年,2006 年10月再去时,水流减弱,井中水面距地面尚半米左右。这次去,井中几乎无水,原来淌水的河沟已夷为平地,栽种了大片树木。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并查阅、参考了多种与潍河源有关的典籍及文章,可以比较清楚的得出以下结论:

  1. 沂水的富官庄镇、莒县的东莞镇是潍河的源流地区。这两个镇及周围的杨庄镇、库山镇等属于沂蒙山区的东部边缘,多石灰岩地质的小山,这是形成地下河流及泉眼的基本条件。而屋山和箕山又是众多山埠中海拔最高、名气最大的山,古人说“潍水发源于箕屋山”,或许是笼统的指箕屋山区,并没指明是潍水源头。有人称箕山周边为“箕山泉池区”,说明在此周围有众多泉眼,加上屋山之阳的众多泉流,形成了以箕屋二山为中心的源流地区,所以可以说:箕屋山地区是潍河的发源地。

石河与潍河交汇处

2.石河源于屋山前之屋山泉,到大沈庄东与柳树沟相汇,形成石河干流,至库山前、库山中学近处与北源相汇。《莒县志》载石河从屋山泉到库山相汇处“流长25公里,流域面积172.2公里”,是潍河的南源,这一论述是正确的。

3.发源于沂水县富官庄镇闵家泉头村西山和云秀山的北源,经西泉头村东南流至宝山北麓,然后东折过箕山之阴,到杨庭山西麓南折,入莒县境,流至库山前与石河相汇。在沂水县流长约12公里,在莒县境内流长18公里,共长30公里余,比南源长5公里左右。南北两源水量近似,但根据河道源头以最长者为正源的原则,北源为潍河正源。

韩庆林 2021年5月于一闲斋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