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时光追忆 | 昌邑赶山

时光追忆 | 昌邑赶山

        祥瑞喜庆的春节刚过,闹元宵时弥漫在空气中那浓郁的硝香味还未散尽,接踵而至的正月十七“娘娘庙”山会,又让(奎聚街道)东逄翟村热闹了起来!

        清晨,各条进村的路上,推车、挑担、挎篮的人们,或三五成群。更有那些骑着自行车或乘座毛驴车从十里八乡专程赶来的,就象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开端的那样,络译不绝地向村里涌进。
        本山会形成与何时?是先有的庙、后来的山?还是先形成的会,后修建的庙呢?可能已不好考证了。

        早饭后,山会进入了高峰。这条位于村中间的最宽阔、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上已是人头攒动。两侧,各种的物品琳琅满目。

        山的东起点,东门里路南那只半个脸的石狮子处,早已被各种木质的檩条、叉手、梁架、过木、门框及用于打制家具的木板等新材旧料摆满了。几位中年男掌柜的,正在这里仔细地挑选,时而拿卷尺量量,翻过来看看。由此向西,更是被这些大小高低不一、露着木料本质的板凳、椅子、马扎、杌子以及面板、菜墩、风(葙)现、推车架等成品和半成品摆摞了一地

        一帮身穿棉衣、围着头巾、挎篮子的女宾,则围在它对面的一处摆满了什么:笸箩簸箕圆斗子、锅盖拍子幹面轴、干粮浅子翻饼杖、梃杆垫子锅笓梁等这些家用家什前,边拉着家常边观看着。还不时地随手拿起只罩沥、面箩或蒲(团)坛什么的,惦量端祥一番。

         有两位女当家的,已分别看上了一只制作匀称细密的柳条簸箕和那只双层花沿、编织精美的竹篮。但嘴里还得相互不停地絮叨着:什么这几行竹子间隙大了,那两根柳条颜色浅了,簸箕中间不太均匀,篮子底部有些粗糙啦等等。最终,经过一番的挑剔和讨价还价,交易完成,买家满意!商家开心!
        各地来的手艺、匠人们,也纷纷聚集在大井的南边,现场演示着各自的拿手活。

        瞧这位系着围裙,手拿篾刀的老篾匠,正在用这削刮的又薄又软的细藤子,动作娴熟地锁着一只大笸箩的四周边沿。勒风(葙)现的师傅,也将一撮撮捋好的鸡毛,用蜡线均匀地嵌在风现内板的凹槽中。焊壶(锡匠)的老头,握着锤形烧热的小烙铁,醮着松香和熔化的焊锡,在那里专心地焊补着这只搪瓷盆的漏点。

        来自铁匠之乡–章丘的父子,那口早已支在井旁的红炉内,炭火正旺。钉铛钉铛的打铁声,伴着不时一声响亮的“磨剪子来–戗菜刀”,长长的余音还未散尽,更粗旷的一嗓子 “锔锅(liao )了,锅锔盆包”(有要锔锅锔盆的吗),又从钴镥子(锔匠)匠那里传了过来。合着染坊(染布的)手中那只摇动的大拨浪鼓嘣楞嘣楞富有节奏地回响;与换豆油的牛车上,这只被孩子们挣抢着敲打的木梆子那浑厚的伴奏。各种的音频交会在一起,在大井上扩散着……

        一捆捆多汁的甘蔗,一根根酥脆的麻花、一串串透明的糖葫芦和一包包一袋袋香甜的花生酥、清爽的薄荷片、焦脆的琵笆梗、霜白的柿饼子、酸甜的山楂饼、软绵的地瓜糖等,诱惑着孩子们都不愿离开。瞧这个穿虎头鞋、戴虎头帽,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脸上和胸前粘的芝麻和米花,比吃的还多。手中的小篓里也被这些个好东西塞得满满。

         一只只柳条小篓、竹制的篮子、玉米皮编织的条包,被染成五颜六色,与这些缝制精美、造型漂亮的香包、金鱼、蝴蝶等,被高高地悬挂在一根细长的竹竿上。虎头鞋、虎头帽、布娃娃、用蒲子编制的一双双轻便透气又舒适暖和的蒲袜;及各种的彩绘泥塑、陶艺、木偶、用竹子或铁皮制作的玩具;针头线脑等名目繁多的物品。被重复地、相互拥挤着、不分种类地摆满了学校前和大井的东西两侧。

        女孩是山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大早就将自己妆扮的漂漂亮亮,与事先约好的同学和耍伴们一起来到山上。她们手挽着手,慢(漫)步欣赏着这些平时在集市上和商店里所看不到、见不着的,及这些用桃木、果核等雕刻而成的各种手工艺品。瞧,那憨态可掬的小猪、机灵的猴子、调皮的小狗、威武的老虎等。动物十二生肖,在艺人的刀功下被刻画得精致细腻、惟妙惟肖。金陵十二钗及神话传说中的一些人物,经匠人的夸张和艺术处理,神态兼备、形姿各异、栩栩如生。

        终于,在一处工艺头饰品前,她们停下了脚步,开始精心地挑选起这些各自所喜欢的款式新颖、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发卡等头饰品了。最后还忘不了再多捎上几付,送与好友、闺蜜!

        山会上最开心的当数那群十多岁的男孩子了。分别手持着刚买的那锃明瓦亮的大刀、宝剑、红缨枪、金箍棒等木制兵器,把自己武装起来。一会钻到卖玩具品的摊位前,捏捏这只跳山猴,猴子马上跳动起来。再推推那只泥老虎,老虎口中立刻发出嗡嗡的叫声。转身又窜到隔壁,拿起一只小竹笛,呜哩哇啦地吹奏、演示一番。那嬉皮笑脸、调皮自信的样子,意思是自己对这些也是很懂行的。过年的新衣服还没舍得脱呢,又满脸是汗地挥舞着各自的宝贝,在这人流如潮的山会上,叫喊着、打闹着穿来跑去。

        提篮的、挎篓的、前搭后背的、抱小孩的、吃着糖球的、举着风车玩的、衔着旱烟袋的、卖的买的、赶山的人们,身着厚厚的棉服,密密麻麻,挤满了整条的道路。那熙熙攘攘的人流,就像云南地区傣族同胞盛行的《赶摆》大会。在这寒冷而又热闹、琳琅满目的山会上,簇拥、行走着,观赏、交流着。合着那不绝入耳的叫卖声、喧嚣声、欢笑声一起,在村子的上空回荡。

        还未到做午饭的时间,但许多家房顶的福台(烟筒)上已是炊烟袅袅,那是他们在开始准备午饭要招待客人了。各家早己将这些在春节前就己备好的食材都拿了出来,在头一天己将其化冻、洗好理顺。下接来的就是 烧、炖、蒸、煮、煎、炸、炒、调。至午饭时间,一桌丰盛的饭菜己做好了。锅里的大饽饽正冒着热气,醇香浓郁的乾隆杯与茉莉花茶的芬芳,飘满了屋子。

        每年的山会这天,这些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东逄翟村民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喜迎着这些在春节时就已约定好的,今天前来赶山的客人和亲朋好友!

        赶山不一定非要买东西,赶的就是这份喜欢、念想和亲切!感受的就是这份遐意、热闹!以及那份古老与新颖交织的,浓浓的民俗风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变,在这一地方民间传统的山会上,部分原有的东西,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一些现代元素的注入,又为今天的山会增添了不少新的内涵。正是只有在山会上才有的,那些令人欣赏、回味的,充满着时代色彩与乡土气息的小物件和手工艺品,传承并填充着一代代的人们,关于赶山的记忆!
                      
翟绪良(保民)写于徐州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