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民间传说故事 “姚瓦街,靠河崖(yái),不叫老爷不给鞋”

“姚瓦街,靠河崖(yái),不叫老爷不给鞋”

前日,昌邑之窗发宁大哥来电,说老家正在编撰《昌邑市地名志》,向我打听俺老家姚瓦街的来历。

地名志篇幅有限,而老家的故事却很多。写写我们的姚瓦街吧。

在龙池镇政府驻地往西北三公里,有个行政村叫姚徐邓,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纺织业闻名乡里,后来整修湾塘和庙宇,有“水上江南”之称。

姚徐邓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北边叫徐家庄、西边叫邓家庄,而南边的小村,叫姚瓦街,那就是我的老家。

为什么叫姚瓦街呢,是因为大部分村民都姓姚,而且古代农村房子茅草顶居多,以屋顶盖瓦为荣,所以,瓦街就是富庶的街市的意思。

按照族谱记载,姚氏祖姚用,在宋末元初从莱阳迁至此地,后来姚用做了昌邑的盐酒监税使,也就是昌邑县税务局长,因为那时候朝廷的主要收入就是盐税和酒税。

祖辈传说,我们的老祖宗姚用,自己家里有盐场,还负责政府盐税酒税的征收管理,是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我曾读过《潍坊晚报》一篇介绍昌邑盐业史的文章,评价姚用是在昌邑盐业史上有贡献的人物,让我备感自豪。

而更让姚瓦街自豪的,是和乾隆皇帝的一段传说。

相传有一年夏天,乾隆出京微服私访北海潮情,那日走到姚瓦街村南,突然下起大雨,发了河水。被困雨中。我们村的满世隆当时正好上泊回来。插播一句,姚瓦街,现在村民有姚姓和李姓,李姓搬来之前,是满姓和姚姓。后来,满姓搬到了龙池郭疃村。现在姚瓦解还留有“满家道”的路名。

满世隆见乾隆立在河边,不知所措,便上前问:伙计,我看你这穿衣打扮,不像我们本地人啊!乾隆说,我来这边做点买卖,没想到遇上大雨了。水太大了,我过不去啊。满世隆二话没说,背起乾隆就过了河。

过河之后,看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满世隆说,你要是不嫌弃,就先到俺家避避雨,再走吧。

在满世隆家里,乾隆是又冷又饿。满世隆让乾隆上炕盖上被子休息,又下厨给他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鱼汤,乾隆这才慢慢暖和过来。乾隆非常感激,说,满大哥,你这个小鱼汤怎么做的,太好喝了。

回京之后,乾隆召见满世隆,要给他安排工作,以报答照顾之恩。满世隆是个老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乾隆说,要不你去撞钟吧。

昌邑人老实忠诚,负责为上早朝撞钟的满世隆兢兢业业,不出一点差错。一天,乾隆从后花园去到钟楼看满世隆。问:满大哥,撞钟的工资够喝几碗小鱼汤了吧。满世隆面露难色:还不大够啊。乾隆说,我教你一招,从明天起,你不要按点撞钟,胡打乱敲就行了。

按照乾隆的旨意,接连几天,满世隆都没按正点撞钟,想几点撞就几点撞,非常任性。官员们一听到撞钟的声音,以为皇上早朝,就赶紧起床,到了却发现根本没有动静。几次之后,大臣们品出了其中滋味——皇上都叫满世隆是“满大哥”,他上任之后,我们都也没去拜访一下,看来是拿不是了。于是纷纷差人前去打点。

又过几日,乾隆又去看满世隆,又问:满大哥,这回够喝几碗小鱼汤了吧。满世隆连说,够了够了!乾隆又说,那你回乡下去吧,我怕以后大臣们会为难你啊。乾隆又御赐了画像,让满世隆带回昌邑。

这就是,我从小从祖辈那里听到的,关于乾隆皇帝和姚瓦街的故事。我跟昌邑一位文史专家求证过,据他考查,正史没有记载。这个故事明显有演绎的成分,但也寄托了老百姓对于皇权最纯朴的崇拜和想象。

正史没有记载不等于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村祖祖辈辈有一个民谣,倒是有一些佐证。这个民谣叫:“姚瓦街,靠河崖(yai,我们村前自古有河),不叫老爷不给鞋”。这个民谣的来历,据说是,满世隆返乡之后,就把乾隆的画像挂在家里供奉,于是周边各个地方的官员,都来参拜。从村头三跪九叩,一路磕头到画像前。我们看过《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清朝官员的朝靴都很肥大,磕头的过程中,有些人的靴子难免脱落。让一些熊孩子捡了去,回头讨要的时候,小孩就喊:“姚瓦街,靠河崖,不叫老爷不给鞋!”

还有一个乾隆留下来的遗迹,就是我们村前的“难趟河”。据说是乾隆过河之后,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河真难趟啊,就叫难趟河吧。另外,满世隆的墓就在村南,墓前立有“圣旨”龙头碑,上书“撞钟大士满世隆之墓”。一个普通的撞钟工作人员,为什么死后会圣旨立碑,受此殊荣,这里面定有故事。可惜的是,满世隆墓后来被毁,墓碑也不知去向。

也许是沾了一点帝王之气,不谦虚地说,只有百十户的姚瓦街却是人杰地灵。

本世纪初,姚徐邓的纺织业搞得红红火火,闻名昌北。乡亲们耕读传家,是著名的大学生村。过年回家和我们村书记聊天,他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村里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十几个,大学生就不用说了。

我的堂姐姚凤霄是咱昌邑的作协主席,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她的文字有姚瓦街这方水土的滋润。

我的发小在河海大学当老师,现在也是教授了;我的一个侄女,前年进入清华大学当老师,还有一个邻居的女儿是博士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当老师……未来他们肯定都是教授、副教授,姚瓦街也将是名副其实的“教授村”!

我经常跟女儿说,你要常回老家,多沾沾老家的风水。对了,过年回去,听说我一个发小的女儿,在一中成绩第一,有望冲击清华北大,他爸爸原来可是个“学渣”啊。

说沾了帝王气那是封建迷信,但这和姚瓦街以及整个龙池重视教育、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预祝今年高考,姚瓦街诞生第一个清北生吧!

作者:继评,媒体人。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