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修墓碑刻记:“君正次子,字晖吉,号浦东,乾隆壬子科举人,大挑一等,分发江苏省以知县用。敕授文林郎,历署桃源、甘泉、沛县,溧水、安东诸县,清廉慈爱。桃源县崇祀名宦,溧水县阁上立生禄位碑,安东县挑一帆河民感恩、河崖建祀。五十六岁寿终,所置之县士,感泣送奠,仪诔言甚,伙柩归故里。”《昌邑古县志集》457页载:“任修,壬子科,政绩有传。”《昌邑古县志集》495页载:“任修,字晖吉,黄埠社人,读书颖悟,为人清刻,乾隆壬子科举人。令桃源、溧水、东台、安东诸县,所至爱民如子,有古循良风。卒,祀江宁府名宦祠。”任照福说:任修最出色的政绩, 就是“三番桃源,两番安东”,土话一番,即为一届,一届总是三年。从三番两番来看,这两个县并不好治理,换了别人来,还真坐不了,非任修不行。所以上级把他调来调去,处处应急,处处灭火,足见他的领导艺术,高人一等。任修在江苏省做县官九届,每届三年。其中桃源县三届,安东县两届,共五届。还有甘泉、沛县、溧水,东台各一届,共四届。任修做官,每到一地,正如县志记载,他都爱民如子。朝廷推行的政策他能做好,百姓要求的事情他能做好,各种民事纠纷他能做好。而且即便是朝廷不说的事,百姓不说的事,只要对百姓有利,他都能积极做好。例如教导百姓吃蟹子,教导百姓打苫子,这都是他主动爱民如子的实际表现。一、吃蟹子,变害为宝江苏省是一个鱼玉之乡,水域广阔,水中有一种生物叫“螃”。百岁寿星任照坤说:螃,就是咱这里的河蟹(毛蟹),但是江苏省桃源县叫螃。螃是一大害虫,泛滥成灾,祸害庄稼。历代百姓深受其害,损失严重,却束手无策,任其作践。任修深入民间,足迹田间水渠。当地百姓一一指认,水里有螃,地里有螃。不少螃正在攀压庄稼,钳食颗粒。任修一看,这不正是我昌邑家乡十分好吃的蟹子吗?他立刻叫人捕捞,在近户百姓家里用锅煮螃,稍加食盐。煮熟的螃,由青色变为红色。任修叫百姓食用,大家一齐摆手摇头。他们对由青变红的螃,望而畏惧。任修叫几个胆大的公差首先食用,给大伙做个样子。任荣平说:公差虽然忠心听话,但蟹子浑身刚硬,他们拿着螃翻过来,又复过去。你给我,我又给你,谁也不知道先咬哪里。由此,留下了“南方蛮子吃蟹子,没处下嘴”的俗语。任修拿起蟹子,先从背后揭开盖,又从底下揭去脐子,再一掰两半。无论吃盖里的黄,还是吃蟹子的肉,都十分方便。百姓一看,争相学样。没想到这螃肉,清香可口。不一会,这一锅蟹子被争食干净。从此,桃源县的百姓学会了吃螃,把这千年害虫,变为家家美味。任修坐在百姓中间,没有一点大架子。他像一位长者,像一位长辈,他与自己的子民们又说又笑,十分开心。这家主人拿来一个大盘子,选了一只大螃。他跪在地上,双手高高举着盘子:“请县太爷吃螃肉。”任修盛情难却,他拿起了一片蟹子。任修教导百姓们,煮蟹子一定加一点盐,盐可以去腥,可以调味,咸中有味嘛。他还教导百姓们,把蟹子一掰两半,加上面糊糊,做酱爆蟹子。酱爆蟹子,虽然费事费油,但是更好吃。他还教导百姓们,把蟹子掰得碎一点,还可以做鲜汤。他还教导百姓们,用八角,花椒,葱,姜等料烧好咸水,水凉以后呛蟹子。这样的蟹子,可以生吃做酒肴。百姓忽然觉得这螃不是害虫,是益虫,而且还是大大的益虫。对这大大的益虫,人人相知恨晚。如果不是来了任青天,他们这一代,或许他们的后几代,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知道呢?任修说:“你们说的螃,就是我家乡的蟹子。我在家的时候,经常摸蟹子,抠蟹子窝。我的家乡蟹子少,一中午最多摸到三斤、两斤。你们这里螃很多,不妨试一试。”他接着说:“捕蟹子的最好季节,是七月、八月风蟹子。这季节的晚上,蟹子都会自己爬上岸来,用灯笼在岸边一照,很容易捕捉,比在水里摸蟹子,收获大多了。”有一个好奇者,不太相信。他当晚就用灯笼试了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虽然还不到七月、八月,或者水土不同,或者蟹子太多,他没多大功夫就满载而归了。好奇者逢人便说:“这位县太爷说话真灵。他说螃晚上自己爬上岸来,真的就自己爬上岸来了,你说灵不灵?”用灯笼照螃,一试成功,很快传遍了全县。百姓们晚上照螃,白天吃螃。他们高兴地说:“多亏来了个任青天,教导我们捉螃,教导我们吃螃,变害为宝。吃了美味,治了害虫。一工二利,一举两得。真是个好办法,真是个好县官。”任修的爱民思想,正如孔子说的“惠而不费,劳而无怨(摘自《论语·二十篇二章》)”。他为百姓带去了实惠利益,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花费。百姓吃螃灭灾,喜之不及。这样的劳作,何怨之有?“惠而不费”,就是引导百姓去做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劳而不怨”,就是使用百姓去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这都是孔子推行的君子为政之道,任修在现实中,常用不衰。任修就是这样,他与县民们交融在一起。一起捉蟹子,一起吃蟹子。他与县民们拉家常,拉收成,拉世俗。他把家乡的什么事情,都想告诉县民们。县民们也愿意把什么事情,都告诉他。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博学多闻。他每到一处,很快就成了当地百姓的知心朋友。任修教导百姓吃螃灭灾,为当地百姓揭开了变害为宝的千年无知,让百姓从此开始长期受益,这实际是一项永恒的历史功绩。历史以来,桃源有那么多县官,却从来没有一人提出吃螃灭灾。是任修第一次揭开了这个秘密,第一次教导百姓吃螃。所以百姓对他无限感恩,无限崇敬。任修吃螃灭灾,非常成功,深得民心。他到过的那家农户老者,特别感动。他家祖祖辈辈,也没有过县官进门,他十分自豪,十分荣耀,决定给县太爷送点礼物。社长说:“他是位清官,礼物不可能收,还是送块匾吧。”忽有一天,县衙门前锣鼓喧天,人群若市。前面抬着“爱民如子”的横幅大匾,后面是一大群送礼的百姓。人群里,不止是老者本村全体村民来了,还有许多外村村民。他们一听说是给县太爷送礼,抱着鸡、抱着鸭就加入了队伍。乡长、社长、老者说:“县太爷爱民如子,教导灭螃、吃螃,功高无限,送礼送匾,是百姓的真心民愿。”任修说:“当官为民,是我的本份。乡亲们这样兴师动众,我真不敢担挡。”任修接着说:“这块匾我收下,我一看到‘爱民如子’,我会想到你们,我会努力工作。所有东西,请乡亲们都带回去吧,谢谢大家的深情厚义。”乡长、社长反复相送,任修坚决不收。最后说:“要收只有按价付钱,不然一样也不收。”社长说:“好,好,好,听县太爷的。”“王班头,你领几个人付钱收礼。”事后任修问:“付了多少钱?”“五钱银子。”“不是两头猪、四只羊,还有那么多鸡、鸭、鹅吗?五钱怎么能够呢?”王班头说:“县太爷,他们就叫这么算。要不然,他们五钱也不收。”任修严肃地说:“百姓让我爱民,我不敢亏民。百姓让我做一个“爱民如子”的清官,我不敢做一个亏民吃民的贪官!重新另算,按最高市价计算,我和你一起送去。”诗曰:北方蟹子南方螃, 一模一样硬邦邦。北方蟹子成美味, 南方蟹子成灾荒。任修灭灾进村庄, 教民吃螃先作样。南方蛮子难下嘴, 留下俗语笑四方。(注:南方——多指长江以南,江苏省虽在江北,但先祖依然习惯称之为南方。)二、打苫子,防雨保粮任荣国说:江苏省是一个多雨地区,百姓经常收坡不收场。就是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地里大丰收。收到场院以后,已经到手的庄稼,反而损失很大。越到收获季节,越是阴雨不断。满场院的庄稼,经常被雨淋、发霉、变质、生芽。而十年当中,多有六年、七年。任修一次出访,回来路遇大雨。他本想打开轿帘,看看天色阴晴,却无意之间发现了问题。怎么道旁场院的庄稼,全部裸露在大雨之中。他叫轿夫停轿,彻底看了个明白。回到县衙,召集所有县衙公差,查问此事。大家齐说:“大雨淋庄稼,年年都这样,一辈一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不光咱县是这样,别的地方也是这样。县太爷,俺知道你对俺好,爱民如子,可你也不能管住老天爷不下雨啊。”任修痛心地说:“损失太大了,损失太大了!百姓们忙活了一季子的东西,不是白瞎了吗?民以食为天!你们为什么不早说?”衙役们说:“县太爷,不是说了嘛,祖祖辈辈都这样,习惯了,没什么好说的。”任修说:“赶快收集麦杆草,赶快收集苘、麻,我现在就教你们打经子、打苫子。”任修摘去官帽,脱去官袍,他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他亲自选好木棒,教导公差每人自己做一个拨锤子。系上茼、蔴,拨锤子一转,就打经子。打好经子,经绳合股。合股要求,不可太紧,又不可太松。在两股中间,用小棍撑开。在小棍撑子后面,加一小把麦秆草,小棍撑子一转。再加一小把麦秆草,小棍撑子再一转。任修要求,一小把麦秆草,最好十到十二根。一个苫子长度,最好十八到二十步。他上午教打经子,下午教打苫子。县太爷和全体公差们,连续大干了三天,每天都是起早贪晚。任修教会下属打苫子、用苫子,并把他们分配到各乡各村,限时传教。打苫子保庄稼,在桃源县迅速普及到户。任修的爱民思想正如孔子说的“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摘自《论语·二十篇二章》)”。他为百姓带去了实惠利益,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花费。百姓打苫保粮,喜之不及。这样的劳作,何怨之有?百姓们看到盖上苫子的庄稼,受益很大。无论大雨几天,庄稼就象晴天一样,不烂不霉不生芽,一点损失都没有,任修又被百姓誉为任青天。百岁寿星任照坤说:江苏地面盛产水稻,小麦很少。小麦少,麦秆草就少。这使打苫子的工作,干干停停,困难很大,进度很慢。任修倡导县民们,选用了一种高杆野草,可以替代麦秆。野草遍地都有,这才使打苫子彻底推广到了乡村基层,每家都能准备三到五个苫子。有的还在继续割草,继续制作。使家家户户都有了充足的防雨准备,绝对地保证了粮食安全,保证了收坡也收场。任修教导百姓打苫护粮,为百姓解除了雨淋庄稼的千年之害,让百姓从此开始长期受益,这实际又是一项永恒的历史功绩。历史以来,桃源有那么多县官,却从来没有一人倡导打苫护粮。是任修第一次做出了这项功绩,第一次避免了雨淋庄稼。所以百姓对他无限感恩,无限崇敬。打苫护粮,一月有余,普及全县,胜利结束。有一公差提议:“县太爷,咱忙活了这么多日子,应该向百姓收一点费用。”一向爱民如子的任修,听说向百姓收点费用,心里十分反感。他说:“我们都拿着国家的俸禄,拿着俸禄,就是让我们为百姓办事的。为百姓办事,是应该的事,是份内的事,怎么好向百姓再收点费用呢?”公差说:“打苫子不是份内的事,国家没让做,以前的县太爷从来都没做。百姓沾了那么大的光,咱收点费用不过分。”任修严肃的说:“只要对桃源百姓有利的事,份内的应该做,份外的也应该做。你家不是也在桃源吗?不是也学会了打苫子吗?你说我拿国家一份钱,再要你家一份钱,我还算个清官吗?”公差一听大惊,慌忙下跪磕头:“县太爷,小人失言了,小人知罪了!”任修这番话,被公差们传给了家人,传给了社会。在整个桃源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县太爷真是个任青天,他自己行得正,对手下也管得严。”有了苫子,不怕下雨了。但是下雨、阴天、晴天,总会有一些预兆规律。在我们北方有许多管用的天气谚语,在任修所属的县民,却没有这种知识。虽然北方、南方气候不同,水土不同,北方的谚语,对南方可能用处不大。但任修出于爱民之心,他还是把家乡的“关门雨,下一宿;六月北风当时雨;早上下雨一天晴;早看东南,晚看西北;风倒八遍,不用掐算;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等等许多天气谚语,传教给他的县衙公差,宣传给当地百姓。昌邑的天气谚语,顺口押韵,好学好记,在县民中迅速传播。这些谚语,大多科学应验。特别是:“关门雨,下一宿”和“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很快被百姓撑握了这些规律知识。“关门雨”,是傍晚吃晚饭前后下雨,是晚上关门睡觉之意。这时下雨,大多一宿都很少间断。“初二阴”,每月阴历初二日阴天下雨,前半个月阴雨天气多。每月阴历十六日阴天下雨,后半个月阴雨天气多。有好奇者说:“这位县太爷像神仙一样,他连天上下雨的事,都能提前知道。”任修传教的这些天气知识,为县民们提前防雨防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前苫好了粮垛,防淋防霉。提前疏通了沟渠,避免了水涝。这都是他爱民如子,倾心尽力的具体表现。诗曰:桃源收坡不收场, 雨淋庄稼水汪汪。百姓虽有丰收年, 丰年也会闹饥荒。当官爱民记心上, 打苫护粮第一项。自从来了任青天, 收坡收场也收粮。三、任修做轿子,轿夫抬大塈百岁寿星任照坤说:“”任修开头当官,轿夫们不正经干,还撂他的轿子。任修看到道旁有一些大塈,他假装不认识,叫轿夫们往轿里搬大塈,一下子治住了轿夫。清光问:“为什么撂轿子?”照坤答:“以前给县官抬轿,轿夫们经常跟着吃喝。任修当官,谁请他也不去。轿夫们沾不着光了,就耍起埋汰来了。”任修上任月余,多次出访。特别是对那几位乡长,这可是县官的左膀右臂,他都到当地作过详细调查了解。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品德作风,了能他们执政为民的工作能力,了解他们为任一方的百姓生活。任修每到一地,这些下级管事,热烈欢迎,热情招待,唯恐失礼,十分恭敬。因为以前的具太爷来了,如有招待不周,常会受到训斥,说是“不能坏了规矩。”但是任修下乡,大多是上午去中午回,下午去傍晚回。虽然他和乡长社长也有过品茶拉呱,但除了那些路远的乡社,他很少住下吃饭。他常说的一句话:“一人住下十人忙,不给大家添麻烦了。”任修不仅工作中极少上饭桌,对所有宴请他全部辞退。当地每一家大户,都有过几次邀请。他们邀请的理由,五花八门。父亲、母亲大寿了,请县及爷赏光赴宴。喜得贵子、千金了,请县太爷赏光赴宴。新房建成庆贺了,请县太爷赏光赴宴。还有过年过节,嫁娶喜庆等等。所有宴会,任修一次没去。他都以工作繁忙为由,婉言谢绝。任修上任之初,自立清官标准。公平正义,廉洁不贪,严于律己,牢记家训。做到:“在家做孝子,为国做忠臣。”他非常自信,非常自慰,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定下的清官标准,保证不错。不料却听到轿夫们窃窃私语,很有怨言。这些怨言,时有时无,或许就是故意说给他听的。听的久了,任修终于明白了。常言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对轿天而言,就是:不换的轿夫,常换的官。这一班轿夫,在县衙当差已久,都是七、八年或十几年的老轿夫了,什么经验都有了。有的侍侯过三、四位县太爷,深知轿夫是个好话,是个肥差。他们对轿夫与县太爷的关系,早已了如指掌,轻车熟路,一溜之水,无所不通。以前的县太爷,每次外出办公,轿夫们欢天喜地。因为每次外出,都会有酒席招待,经常还会捞到一点外块。无论知县的朋友、同事、亲戚以及当地各家大户只要邀请了县太爷,实际也就是邀请了轿夫。因为县太爷有规矩,出行必须坐轿。每次宴会,总是县太爷在正庭上酒解饭饱,轿夫们在偏房里饭饱酒醉。而且每次出行,不仅有美味酒食,县太爷还会收到许多礼物。像许多鸡鸭鱼肉,县太爷吃不了,经常分给轿天。轿夫把县太爷的赏赐拿回家里,显得十分荣光。任修这位县太爷,和以前的知县完全不同、他的清官作风,让轻车熟路的轿夫摸不着头脑,彻底打破了他们的酒肉好事。自任修上任以来,轿夫们很少吃喝。任修拒收礼物,轿夫们寸物没得。在一次回府途中,天也晌了,人也饿了。他们终于忍不住了,玩起了撂轿子。因为他们已经和任修窃窃私语了,任修还是不按当官的常规办事,还是故意意错过饭局。撂轿子,就是轿夫们的发泄手段。轿子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任修在轿里来倒西歪,很不好受。忽见轿帘开处,路旁一片土坯。这里的土坯,就是咱昌邑建房时,预先拖制的泥巴大塈。任修一见大塈,办法立刻有了。任修喊一声:“落轿。”他走下轿来,指着大塈说:“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你们拿一些放在轿里,我回去好好看看。”车夫们拿了两个。任修说:“不行!不行!这么好的东西,最少得拿二十个。”一个大塈二十来斤,二十个大塈再加上任修。轿夫们再次抬起这个官轿,重如泰山。别说是撂轿子了,就连正常的步伐也十分艰难。一个个压得歪歪斜斜,呲牙咧嘴。走了一小段,实在走不动了,停下轿来。任修忙问:“怎么停下了,快走,快走。”抬轿的张班头说:“县太爷,我们再也不敢了,请你扔掉那些土坯吧。”任修说:“那么好的东西,我可舍不得。”“那请县太爷开开恩,少留两个吧。”轿夫们已经知错了,任修见好就收。他说:“咱们朝夕相处,有话好说,就留下两个。”回到县衙,任修把土坯搬到大堂旁边。他指着土坯对轿夫们说:“知道为什么抬土坯吗?”轿夫们说:“县太爷,我们知错了,再也不敢撂轿子了。”任修说:“你们的怨言我知道。以前侍侯县太爷,得了酒席,得了礼物。跟着我,你们只是得到了一个‘正’字,得到了一个‘清’字。就是一身正气,清清白白。”任修说:“常言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窝的手短。吃了。拿了,高高兴兴,皆大欢喜。但是‘碗外的饭不好吃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人情不好还,也还不起。等到人家摊上事了,求我帮助之时,怎么办?我吃过人家的,拿过人家的,能对人家绝情绝义吗?只要我对他们的违法行为有情有义了,我就很难公正了,就很难清白了。”张班说:“县太爷,还是你说得对,做得对,让人心里服气实在。以前的县太爷,总是谁送了礼谁有理,他没理也有理。谁不送礼就没理,他有理也没理。而且还是谁的礼更多,谁就更有理。我的一个亲戚,因为没钱送礼。被人家有钱人占了合巷道,占了道旁的树。占了白占,还弄了没有理,可冤枉死了。”任修说:“你有这个想法,就很不简单。咱们都是办公的,拿着国家的俸禄,比起在家种地的老少爷们,已经高了一等。孔圣人说:‘先事后得(摘自《记语·十二篇二十章》)。’这个俸禄拿得正,应该拿。至于俸禄之后的酒席礼物,无论多少都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必然会有个不义结果。不义结果,必然会有个不义下场。所以咱们都要天天注意,好自为之。”任修严格要求轿夫,但他首先严格自己。他要求轿夫做到的事,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虽然为人清刻,认真严厉。但他爱民如子,一身正气。时间久了,轿夫们对这位公正无私,不贪不占的清官,产生了好感,产生了爱戴,只有敬佩,没有怨言。口服心服地为任修服务,高高兴兴地,给任修抬轿。诗曰:清官忠臣拒酒席, 不料轿夫少受益。回府途中不高兴, 撂个轿子泄怨气。任修见坯作不知, 假作珍奇装二十。至今传说任知县, 糊弄轿夫抬大塈。四、官民深情,难舍难分任照文说:“任修三番桃源,不是来来回回干了三次,是一次连任三届。”三年一届,三年一届,三届九年。任修连任桃源知县三届,这就是他开始做官的“三番桃源”。九年来,他从31岁到39岁,把人生最有作为的大好年华,献给了桃源人民。他凭着对朝廷的忠心,凭着对桃源的热心,打掉了两个恶霸大户,保护了全县百姓。总结了他成功的执政经验:爱民如子,除霸安良。如今他对整个桃源的地理环境,民俗乡情,种植规律,自然规律以及各种社会人脉关系,他都了如指掌。他对全县的乡长、社长,甚至庄长,都得心应手,步调一致。官爱民,民爱官,官民一心,有令必行,政通人和,行之有效。任修知县桃源,不仅爱民如子,不仅除霸安良。他还把家庭习惯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成功地运用到行政管理,并取得了明显政绩。百姓对国家有忠心,子女对父母有孝心,弟弟对哥哥有敬心,朋友对朋友有诚心。社会太平,百姓富足,夜无盗贼,市无奸商,村无纠纷,民无冤案。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生活好了,社会好了,任修倡导百姓重文兴教,传承文明,提高人文素质。把一个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桃源,治理成了一个人人懂得礼义孝道,家家余粮生活温饱的文明县、模范县。正当任修胸怀大志,再接再励,让桃源百姓再富、大富的时候,朝廷下旨,调往安东。据说安东民冤极大,官司最多。社会偷盗抢劫,富豪欺行霸市。朝廷了解任修善于治理乱世,特选派他担此重任。任修接旨,心急如焚,这是朝廷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应该有所作为。他想赶快交接,尽快上任,报效国家,解安东百姓于苦难之中。任青天要走了,惊动了整个桃源县。人们奔走相告,恋恋不舍。县衙门前,白天黑夜都跪满了人。恐怕不知什么时间,不见了任青天。圣旨已下,期限已到,任修必须按时上任,任青天要走了。他为百姓审了那么多冤案,他为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整个桃源一片哭声。特别是被任修法办了张大户、李大户以后,解救了一大批含冤负屈的百姓,他们拦轿磕头,头有血迹。他们感恩戴德,却无法报答,只有在轿前一步一步跪行。任修热泪盈眶,如骨肉分离,难分难舍。他再三解释:“皇上的圣旨,不敢违抗。违抗圣旨,就是违反国法啊。”任清乐说:轿子前拥后堵,来到河边渡口。河滩上早已跪下了一大片百姓,故意拦轿。只要过了河,就出了桃源县界了。任青天要出县了,怎么办?他们找来了许多老者,其中还有老道和刘老汉。他们一齐跪在轿前,带领大家反复高呼:“不用朝廷派新官,我们就要任青天!”那万人口号,惊天动地,回荡山川。百姓们喊出的口号,这是他们的心里话。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比较,才分高低。任修本身没有私欲,他不送手贝,不搜不刮,不贪不占。彻底改变了官府对百姓如狼似虎催租逼债的日子,让百姓享受了九年爱民如子的关爱生活,是桃源历史以来最好的县官。百姓们很有预感,即便以后再换一百个县官,也不可能有谁比任修更好。所以他们拼命高呼:“不用朝廷派新官,我们就要任青天!”任清乐说:任修下轿,一一扶起前面的老者。他说:“官职调动,都是皇上的圣意。我们都是大清的子民,都要听皇上的话,我们怎么能惹皇上生气呢?”在任修的耐心说服下,百姓们很快也就理解了。他们说:“我们也不敢耽搁县太爷的公事啊,只是我们太想念你了,太舍不得你了。既然非走不行,就请县太爷留下一句好话再走吧。”任修与桃源百姓,也是难舍难分。最后留一句什么话呢?什么话最重要呢?他想到了“百善孝为先”。任修说:“乡亲们,回去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你们要记住:孝顺父母,就像孝顺自己的孩子一样就行。”但是百姓一时并不明白这句好话,互相之间嘀嘀咕咕,窃窃私语:“咱们也没做错事呀,县太爷怎么还骂咱们呀?”任修的轿子走远了,河滩的百姓依然长跪不起。任修的轿子望不到影了,他们对那个方向磕了三个头,才慢慢散去。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依然还有窃窃私语:“孝顺父母,就像孝顺自己的孩子。孝顺父母,就像孝顺自己的孩子……”诗曰:九年桃源政辉煌, 赢得万民跪河上。情同骨肉鱼水情, 一道圣旨分两旁。青天老爷去他乡, 留句好话做念想。回去好好敬父母, 孝顺父母如儿郎。五、九届六县,六县六治任修调任安东,安东的形势十分恶劣。前任知县拼命搜刮,贪掠而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地黑恶势力十分猖狂,他们对新任知县,公开先礼后兵,先拉后打。任修凭着知县桃源九年的除恶经验,很快严惩了恶霸,伸张了正义,清理了冤假错案,使社会初步得到了安定,没有了新生犯罪行为。任修使用管理桃源的成功经验,今日用于管理安东, 轻车熟路,见效很快。他又把家乡吃蟹子,打苫子等许多可用益事,全部推广给安东百姓。他又把习惯的儒家思想理论,全部传教给安东百姓。与安东百姓,又结下了深厚的官民友谊感情。安东百姓被前任贪官层层剥皮,伤痕累累。今日任修这个父母官,真像父母关心子女一样,全心全意,爱民如子。让百姓们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关爱。与前任形成了天地之别。百姓们感恩戴德,如同重新见到了天日。齐声高呼:“任知县,你就是我们盼望的任青天,你才是我们真正的父母官。”任修知县安东,一届三年全面大治,连任一届巩固提高,这就是任修的两番安东。任修治理安东六年,社会安定了,百姓安心了,生活提高了,朝廷调任知县甘泉。据说甘泉的问题,同样十分严重。任修知县甘泉一届,形势大好。又知县沛县一届,又知县溧水一届,又知县东台一届。任修历任六县九届,只有第一任三番桃源可以肯定。而其后的五县先后顺序,已无从考核。任修每到一县,他都尽心尽职。他都要把这一县治好、治富,治到安居乐业,治到繁荣昌盛。他把家乡打苫子等益事,好像是献给每一位县民的见面礼,很快就与人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拥护。在他所有工作过的知县之地,百姓们都赞誉他是最好的县官。从任修九届六县26年来看,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移职规律。凡是问题严重的县份,就调任修去治理。从他第一任治理桃源,就十分凶险。凡是任修治理好了的县份,又立刻被调走了。正因为任修能把乱世治好,能把穷困治富。所以他又被调来调去,马不停蹄。不断到新的县份,再去打虎,再去灭火,再去收拾别人扔下烂摊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摘自《论语·十三篇十章》。)”任修就是这样的人,就有这个“三年有成”的本事。他无论被调到哪一个县,无论这个县问题多么严重。任修来了,只要三年,保证大治,常胜不败。天下有这样的县官吗?历史有这样的县官吗?治好一县就调走,治好一县就调走。任修只有奋斗,没有止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摘自《论语.十二篇十四章》)”。为官九届,调任六县,六县六治,政绩辉煌。或许只有任修这样的人,才是这样神奇的常胜知县。诗曰:忠臣清官民为先, 治好一县也不难。任修九届治六县, 六县处处换新颜。爱民如子父母官, 除暴安良战凶顽。治乱治穷保平安, 常胜知县美名传。六、铃铛防盗,实用见效①族人卖铃铛,异乡见真情现年(2022年)89岁的任荣廷说:“老人相传,咱庄里有一个人到江苏卖铃铛,卖不了。他知道任修在这里当官,就去找任修耍耍,再往家走。任修从小心眼多,心眼快。他说:‘怎么卖不了?这事好办。’他下令为了防偷防盗,全县一家买一个铃铛。咱庄的那个人,不但没赔,还发了大财。”我童年曾听爷爷说过几次,早忘净了。五十多年了,又闻旧声,十分亲切,十分难得。任荣廷说:有村中族人经商,贩卖铃铛,为了独行独市,多赚多挣,他开辟新的市场,来到江苏省地面。铃铛质量虽然很好,但当地世俗不兴。周转多日,销路不好。低价出售,还是难卖。算算所剩路费,已经紧紧巴巴。族人只有回家,另选销售出路。临行之时,想到任修在这里当官,找他耍耍,回家不迟。任修当官多年,第一次见到村里亲人,那个亲热劲就别提了。任修辈份偏低,对族人大多称叔、称伯、称爷爷。他用好酒好菜好饭招待族人,无限亲情,无限孝敬。他问了自己的家事,问了全村的村事,对老少爷们问了个遍。族人一一对他仔细叙说:谁家盖屋了,谁家结婚了,谁家生子了,谁家老人去世了,谁家孩子考上庠生了,谁家孩子考上秀才了。还有庄稼旱涝收成,还有乡社奇闻新事。还有打鱼捞虾的,还有熬盐换盐的。本家爷们,异乡相会,家族话题,滔滔不绝。两人言来语去,通宵达旦。任修光顾说话了,这时他才突然问道:“可这大老远的,你做什么来了?”族人说:“我来卖铃铛”。“卖完了?”“不好卖,没卖几个。”任修说:“不用急,你多住些日子,咱好好亲热亲热,铃铛的事好说。”族人听了,不以为然。心里话,别安慰我了,不好卖就是不好卖。原来在任修所辖的县份,近期出现了几起偷盗案件。有人说是飞贼,有人说是江洋大盗。来无影,去无踪。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慌慌。任修组织了几次捉捕,全部失败。召集县衙公差出谋献策,毫无结果。今日一见铃铛,立刻触发了他的防盗灵感。如果把铃铛拴线绊盗贼,如果摇铃铛防盗贼,不是很好吗?所以他对族人说:“铃铛的事好说。”第二天,任修召集全体乡长、社长开会议事。他说:“防偷防盗,必须群策群力,一方有贼,八方出手。我决定,每家准备一个铃铛,挂在院里。用铃铛防盗,有两个好处。第一、把一个铃铛拴上八条细麻线,拉向院里八方。线不可太紧,紧了不易晃动。做一个铃铛网,做一个像蜘蛛网一样的铃铛网。盗贼夜间入院,无论碰到哪一条线,都会牵动铃响,报警主人。”“第二、一家发现盗贼,立刻摇响铃铛。邻居、邻村、邻乡,一方铃响。八方响应。铃铛虽小,威慑力大。在一片铃铛声里,使盗贼如网中之鱼,如过街之鼠。全村、全乡一齐捉贼,铃声大作,人声大作,使盗贼没了作案机会,没了逃跑机会。”任修当即宣布,乡长、社长,按乡、按社、按村传达到户,限期十日之内,每家每户必须挂一个铃铛。任修对族人说:“这几天发现了几个小偷,你的铃铛派上大用场了。咱两个先耍两天,到第三天下边就接到信了,你再去卖,保险好卖。”族人听了,还是不以为然。第三天,族人赶集上市,让他想都不敢想,一元钱都不好卖的铃铛,今日两元一个还争先恐后,让他的利钱翻了几倍。不到三天,全卖完了,还不够卖的。本来是个赔本的买卖,结果还发了个大财。又耍了两天,族人要回家了。他发财了,想给任修留几个辛苦钱。任修不但不要,反而还给他拿了个路费钱。任修说:“我是官差不自由,想家也不能走。你来了,我像看到了全庄的人一样,我就很知足了。咱这种亲情,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你回去向我家里报个平安,向全村老少爷们问好。”任修和族人并肩而行,送出了衙门,送出了县城,送上了往北通向山东的大道,送到望不见族人的身影了。任修还在望着这空空的大道,还在望着那遥远的北方。似乎看到了大道的北方,有他的老屋,有他的爹娘,还有乡亲们的土话方言,纯真响亮。突然,北方模糊了。任修不知不觉眼水潸潸,早已忘情失控了。族人回村后,他对任修的好处百般夸奖。他说:“任修对我太好了,就像对待老头子一样,我真过意不去。他很聪明,重感情。让我这个赔本的买卖,又发了大财。”族人又说:“任修很会当官,很有威信。衙役很听话,百姓也很听话。他叫做什么,全县一齐做什么。他肯定会当一个好官,是咱庄里最有出息的大能人。”诗曰:族人江苏卖铃铛, 疲于奔命还赔账。计算囊中钱不多, 话别任修回家乡。任修防盗无可防, 铃铛排上大用场。一家一户买一个, 族人发财沾了光。②智设铃铛网,盗贼一扫光任修坐县堂,防盗搞联防。摆开铃铛阵,单捉夜来将。任修在全县布好了铃铛网,专等基层的效果反应。果然有两个村子来报,盗贼入室,碰响铃铛。一铃有声,全村响应。女人们摇铃铛,男人们追盗贼。盗贼都是惯偷了,从来也没见过这种阵势。最可怕的一事,就是后面有铃响,后面有人撵。冷不防前头也有铃声,也有人撵。使盗贼不断前后受堵,四面挨打。盗贼拼命惊慌逃窜,连鞋都跑掉了。这次虽然有贼,却无失盗。用铃铛防盗,初见成效。任修的智慧,被县民们互相传闻,一片赞誉。没过几日,衙役来报:“东乡的乡长带领乡勇,绑来了两个盗贼。”任修说:“好啊,好啊。我亲自捕盗,屡屡失败,今天他们第一次捕捉盗贼,立了头等大功。”任修叫乡长介绍一下经验,说说捉贼的过程。乡长说:“我们乡里郭家集有个郭大明白,他按照县太爷的铃铛网,把细麻线拴在牛棚周围,却没挂铃铛。”任修问:“为什么不挂铃铛?”乡长说:“他的牛棚在后院,他通过窗户,把细线拴在前屋床头的铃铛上。盗贼夜里偷牛,碰动了细线,前屋铃铛响了,盗贼却听不到。他们父子叔侄兄弟爷们,拿了锨镢、二齿、棍棒、绳子,把盗贼团团围住,一阵打倒在地,就逮住了。”又过两日,西乡的乡长带领乡勇,绑来了两个盗贼。乡长说:“我们乡里姚家寨有个姚能琢磨,他向庄长建议:‘要把县太爷的铃铛网用好用活,设在村口,暗伏庄勇。’就这样,盗贼夜间进村,碰响铃铛,庄勇立刻出现在两头。把盗贼死死堵在中间,他们只有束手被擒。村民们高兴地说:‘铃铛网,铃铛网,张开八线捕贼王。贼王一碰铃铛响,吓得贼王叫爹娘。’”任修闻听大喜:“我的铃铛网,被你们发挥成天罗地网了。如此群策群力,何愁盗贼不灭。”他当即挥笔写下了“模范人家”,“百姓楷模”两块横匾,派衙役制作精致。传达乡社,敲锣打鼓,一起送到这两家农户,以示知县的亲自奖励。任修在全县推广了这两个村的经验,让铃铛网变化无穷,作用更大,效果更好。而从此之后,铃铛网让盗贼闻声丧胆,消声灭迹。后来据盗贼交待说:“真不敢了,真不敢了。现在即便是夜里开着家门,也不敢进去碰铃铛了。”任修治盗不足一月,全面成功。县境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一片太平和谐的安全社会环境。诗曰:一家一张铃铛网, 家家户户作联防。一铃有声百铃响, 打得盗贼无处藏。群策群力智慧广, 铃铛网上做文章。明白琢磨出花样, 围追阻截擒贼王。族人江苏卖铃铛,相传很广,家喻户晓。但家传有些贬意,有些狭隘。重点突出了任修热爱家乡,热爱族人。家传原话内容,都有“任修心眼多,心眼快,下令全县一家买一个铃铛,让族人赔本的买卖,又发了一个大财。”族人认为这是在表扬任修,在夸奖任修,所以代代乐道传领至今。其中却表现了任修以权为亲,以权为私。任修是一个为人清刻,严于律己的清官。他不可能为了族人的蝇头小利,而坏了自己的忠贞名节。他不可能用牺牲全县万民的诚信为代价,来换取族人的一人之利。假如赵、钱、孙、李的铃铛首先出现,同样也会触及到他的防盗灵感。他同样也会联想到“以铃传铃,以铃防盗”。实际族人的铃铛,刚好与他的防盗对口。族人发财,看似偶然。但他的铃铛确实有用,发财也情理之中,并非出自私亲之利。撰文:任清光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相关文章
-
昌邑大庄人闯关中 | 巧遇的“药引子”
点赞(86) 阅读(322) -
烽火岁月:张宗进夺枪记
点赞(81) 阅读(328) -
大庄监生焦尔雪怒砸衙门
点赞(61) 阅读(715)
热门文章
1浅谈昌邑村庄地名由来
点赞(935)
阅读(13536)
2我市乡镇(街办)由15处合并为9处
点赞(874)
阅读(12847)
3昌邑高铁站2023年8月最新列车时刻表
点赞(794)
阅读(9015)
4昌邑原岞山镇划归潍坊太保庄镇临时代管
点赞(794)
阅读(8345)
5昌邑乡镇9去1 峡山离我们而去!
点赞(732)
阅读(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