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基本情况 昌邑的远古土著

昌邑的远古土著

    从史书记载来看,昌邑境内最早的土著部落属莱夷族,少昊势力范围。少昊姓己或赢,名挚,居山东曲阜一带,属皇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接受太昊族文化,因称少昊。而莱夷部落其一说法为少昊之后,即皇帝族之后裔;另一说法为炎帝之后,属少昊势力统治。但不管怎样据《禹贡》所载:“莱夷作牧,厥篚檿丝”之说,即莱夷族人早先从事牧业,后因山东平原一带土地肥沃,易于耕作,便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植桑养蚕,也许此即为昌邑丝绸业远古之开端。正是由于黄河下游这片肥沃的土地致使黄帝、炎帝部落分别沿洛水、渭水南下,与居住山东西邻的太昊及山东南部的蚩尤部落展开了复杂的地盘争夺之战,起初炎黄联合大败蚩尤,迫使九黎族南下,而后黄帝与炎帝经过三次战斗,打败了炎帝,两族合并,构成了华夏族主体。由此可见,昌邑属地应是中国最古老的古战场之一,是华夏民族的聚集形成之地,而当时居住于昌邑的莱夷人应该是亲眼目睹和参与了华夏民族的融合与形成。

    莱夷人自少昊以后,商周时期国都在昌乐、临朐一带,后由于齐国的强大,国都东迁至龙口一带,称为“莱子国”,公元前602年,齐鲁两国联合伐莱,逼莱东移,并于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不断向莱国发起战争,终于于齐灵公十一年(前567年)吞并莱国,古昌邑莱人也便成为了七国属民。

    从考古学分析,山东境内最远古的居民是沂源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属旧石器时代,与北京猿人出现时期相当。沂源猿人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东扩张,一直到了胶东半岛东端。1976年在我市流河乡董家庄附近出土了一组石器、窑穴和房基遗址,其中石器有石斧、石镰、石刀、石镞等,磨制精细,棱角清晰,属典型的大文口文化石器,密埠店、辉村、千戈庄等地出土的陶器、鼎足、规、豆把等,都具有龙山文化特征。从以上出土文物之种类,可以看出当时的昌邑境内已经有频繁的人类活动足迹,并且确有定居者在这里生息。

    据传世之叔夷铭文记载,齐灵公十一年(前567年)灭莱时,灵公曾赏赐大夫叔夷莱邑“县三百”外,另赏赐他“造铁徒四千”,可见当时昌邑一带冶铁业已经非常发达。我们在昌邑的密乡(围子古城村 )、下密(围子密城村,古城村北邻)一带发现多处冶铁遗址,遗址中发现有刀戈等器械以及部分刀形古钱币等冶炼产品,说明当时在这里冶炼过兵器和钱币,也就是说这里曾是当时的战略和金融要地。这些遗址与当时“四千造铁徒”之昌邑创业记载相吻合,我们可以自豪的发现昌邑围子的铸造业历史是何等的悠久。

最近更新:2012/10/23 1:14:01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