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历史名胜 昌邑北孟曹戈庄石碑“节励松筠”:徐世昌大总统为曹振江所提

昌邑北孟曹戈庄石碑“节励松筠”:徐世昌大总统为曹振江所提

日前,昌邑市博物馆开展文物普查,在北孟镇曹戈庄村南湾边发现一块石碑。石碑青石质,方首。碑身长1.9米,宽0.8米,厚0.21米。碑身正面题写“节励松筠”四个大字。是谁题写“节励松筠”?是谁荣膺如此褒奖?是谁撰拟行状呈请褒奖?文管人员经过整理,发现碑文保护完好,一连串疑问被揭开,一个个鲜活人物和动人故事得以重现。是谁题写“节励松筠”?石碑正文“节励松筠”四个大字,字体端庄大气、笔力雄浑,又不失灵动飘逸、俊朗有神,字里行间风神洒落、境界高深。观字识其人,一笔一画间透出书者身份不同寻常。他是谁?细察碑阳正文,抬头题写:“大总统题褒曹振江妻李孺人节孝”,落款为:“中华民国九年八月谷旦”。从时间推算,该碑正文“节励松筠”为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题。据史料记载,徐世昌(1855、10—1939、6),字卜五,号菊人,生于河南卫辉,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民国七年10月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6月辞职。他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书宗苏轼,略变其体。一生编书30余种,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徐世昌幼年丧父,母教甚严。虽家境贫困,典当以延师教子,并自督课,且重德育。徐世昌回忆说:孩童之时,若有三份食物,便思得其两份,母即予严斥:“今日如此,长大又当如何。”其母宁可将食物扔掉,也不让徐世昌食用。徐世昌稍稍长大一些,每交一个朋友,他的母亲一定去考察一下那人的人品如何,如果真的是贤才,则以美食款待;否则立即训斥并令其不再来往。族人看他们母子清苦,劝其依靠县令亲戚,徐母说:“托人余荫,罔知艰苦,无复有刻厉振兴之心矣”。族人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民国七年,徐世昌就任大总统,官至巅峰,地位显赫,其国学及书法造诣,更显高深。石碑发现于偏僻的乡村,或许是石碑主人的事迹感人至深,打动了大总统,也或许是石碑主人遭遇与其同病相怜,令大总统感同身受,而欣然命笔,不吝褒奖。据市博物馆查考,民国时期昌邑获大总统赐题褒奖的仅有五人。是谁荣膺如此褒奖?获得大总统题褒,足以荣宗耀祖,流芳后世。石碑主人是谁?文管人员清洗石碑,背面碑文清晰可见,读毕豁然开朗。碑文如下:“李孺人,昌邑有才公女。幼聪敏,事父母定省有常,有孝女名。十七岁归同邑曹公振江,事翁姑无异事父母。越三年,姑殁,相夫治丧,尽哀尽礼。姑遗幼子女各一,提携抚养,悉惟孺人是赖,不幸寻皆夭折,孺人恸之若己出。不数年而翁又殁,葬之一如葬姑。又数年而夫殁,孺人痛绝复苏者再三,苏后誓以身殉。孺人生有二女而无子,邻族咸以立后嗣、抚幼女相慰劝,孺人始节哀,而自操家政,时年三十岁。自是教育二女,习针黹、勤纺织女红,各极精致,而阃范尤严。厥后长女归王门,次女归刘门,修行妇道,各能得翁姑欢,盖孺人之教也。惟二女既嫁,孺人形影相吊,操作益苦矣。侄辈屡劝之少息,则曰:‘坐享成福,恐家产坠落,玷汝家声也’。侄辈见其精神委靡,问之则曰:‘余每纺织至夜半,而翌晨犹须早起,故也。’昔敬姜夜织,尝曰‘劳则善心生’,孺人得其遗范矣。孺人于里中游手子弟一介不与,而于勤俭者则不吝升斗。彰善瘅恶,树之风声,乃士君子之行,而于巾帼中得之,是大有功于风化者也。民国七年,孺人从侄子固君游学京师,为呈请褒扬,业蒙大总统以‘节励松筠’旌其门。犹恐久而磨灭,遂将褒词勒诸贞珉,复嘱余为文以记之。余因以子固所状详其事,以俟后之采风者焉。孺人年五十五岁也。”。碑文张本继末,仔细品读,敬意油然而生。李氏自幼聪敏,十七岁嫁与曹戈庄村民曹振江。原本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李氏孝敬公婆,操持家务,生育两个女儿。然天有不测风云,李氏的婆婆、小姑、小叔、公公相继离世。不久,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撒手人寰,李氏悲痛欲绝,誓以身殉。危难之际,族亲伸出关爱之手,“咸以立后嗣、抚幼女相慰劝”。曹振民与李氏丈夫曹振江为族亲五服兄弟,为人宽厚,古道热肠,素享较高威望。据《曹氏宗谱》记载,民国四年,宗谱按例第九次修续,他在序中写到:“族谱九次重修之期,族人推余总董其事”。由此可见,他在曹氏家族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家境殷实,人丁兴旺,属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李氏遭遇不幸,他倾力相助,忍痛割爱将二儿子曹树植出绍与李氏为子。李氏再燃希望,一方面勤俭持家,凭孱弱之力,重振家业;一方面教育子女,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为倡树族风乡风,常资助乡邻,但自立规矩,“游手子弟一介不与,而于勤俭者则不吝升斗”,倍受乡邻赞誉,在一方传为佳话。是谁撰拟行状呈请褒奖?李氏事迹感人,但其为乡村一普通家庭主妇,何以呈至大总统案头,并题辞褒奖?据碑文所述:“民国七年,孺人从侄子固君游学京师,为呈请褒扬,业蒙大总统以‘节励松筠’旌其门”。其中提到的“子固君”又是何人?追本溯源,此事缘于京师学子曹树坚。曹树坚,字子固,十六岁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第七届史地部;1922年在省立临沂第五中学任教;1931年转至济南,任教于省立第一师范。翌年,与四同事合伙兼职创办实业——“五大牧场”(今佳宝乳业前身)。之后,调任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该校的第六任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返乡加入国民党苏鲁战区第四纵队任参议;1948年,暂住青岛,辗转上海,最后在北京一所大学任图书管理员。他自幼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智商。儿时熟读《四书》、《五经》,经典文章倒背如流,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京师苦读四年,学成返回家乡,成为远近闻名的乡贤才俊。他书法功力深厚,昌邑南部至今留存诸多石碑,出其手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曹氏家族启动第十次《曹氏宗谱》修续,受家族长者邀约,为修谱撰文题序。他重视家族意识和家族观念,序言中提到:“族谱至此,详且密矣,而修谱者亦用尽心思矣。我辈后生,可不敬其事耶?然世风日颓,人情日漓,以氏族为门阀基础,以谱牒为封建表现,破坏摧残,不遗余力,谁复有敦宗睦族之意也?无怪其父子视同路人,兄弟且成雠仇也。愿吾族人力挽颓风,勿为邪说所欺,按例修谱,勿忘前人之志,则幸甚矣”。他在赞扬修谱者尽心尽力、精益求精的同时,明确反对民国时期破坏族谱、族规所造成的“世风日颓,人情日漓”,具有真知灼见。目前,《曹氏宗谱》及其题写的序言依然保存完好。现在读来,序言文字自然流畅、言简意赅,书法清新飘逸、丰厚雍容,表现其出类拔萃的文字功底和书法造诣。当年出绍与李氏为子的曹树植,是曹树坚的二哥,由于这层关系,两家走动甚为密切。李氏的事迹令他看在眼里,感动于心。民国七年,他在京师求学之际,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撰写《曹李氏行状》,详述其实,上呈中华民国总统府。行状情真意切,大总统徐世昌倍受感动,挥毫题辞“节励松筠”,以示褒奖。民国九年,由湖南审判庭推事、海阳县于廉基撰文,高等小学教授兼校长段承坤题写,制成石碑,立于本村以示褒奖。碑文对李氏事迹所陈,多节选自曹树坚所拟《曹李氏行状》。如今,石碑仍在村委会院内保存,碑身基本完好。另外,在村边还发现一长条石,刻有“志坚金石足挽颓风”八个大字,据文管专家鉴定,其为“节励松筠”主石碑的镶石,应该是一对,左右对称一副对联,遗憾只发现其一。该碑刻经李成恩老先生辨认,确定为曹树坚撰题。桑梓巾帼君子之行,李儒人荣膺志坚金石;京师学子撰呈行状,大总统题褒节励松筠。(王振江撰文)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