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历史名胜 小章竹马

小章竹马

竹马,跑的不是马,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竹马,顾名思义是用竹子扎制的马 。跑竹马是以古代战场出征列阵的阵法来进行串接表演,比如四门斗、太极阵、单勾、双勾、龙掉尾、二龙戏珠、梅花瓣、十字梅等跑花程式。观竹马,首先要了解西小章村马氏五世族——马亮。 马亮,名亮,字京邦。为元朝广禄大夫,总把都督元帅,属军户籍,居于今莱西市夏格庄镇东双山。明洪武二年(1369),其孙马原迁至昌邑市围子镇西小章村繁衍生息。究其跑竹马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先祖马亮率领马家军远征云南凯旋而归押送一百二十余名美女,回归大都(北京)途中的场景故事。 锣鼓喧天——开场:锣鼓的节奏运用了“四击头”,起到了定场的作用。忽而转弯一声唢呐的引子,引出“马串子”的锣鼓点,此时四名将军依次出场。各道白一句:“朝暮受风霜”,“离家弃爷娘”,“今日寒中日”,“明晨到湖广”。随后老座马(元帅)出场,使用了“急急风”的锣鼓点,节奏变快继而异常激烈,他言道:“腰悬宝剑放光毫,座下走阵马黄膘,到处沿程声令到,万马军中逞英豪……”老座马命令道:“马夫——”。“到”,马牌子应答。老座马:“有请众家美女”。“得令”,马牌子随有请美女上场。此时清脆的小锣响起,四名美女上场,各自均有道白一句:“出阁离家乡”,“端端正衣装”,“同奔红尘路”,“不知去何方”。整体出场完结,“跑马点子”的锣鼓节奏敲起来,其特点相对于当地踩高跷的锣鼓点要舒缓,令人感觉略微柔和,接近于舞台戏曲用的节奏。跑花表演开始,运用了出征列阵法的程式。锣鼓铿锵激昂,将士士气昂扬,美女自是婉约俊俏,在场地上按照各布阵法跑花。 整场竹马活动前半部分穿插了“观山”的唱腔环节,啷当调唱腔:“长官命俺观山景,只得勒马慢慢行。山空虎啸惊人胆,枯木蛇盘野鸟鸣。斗宫正面朝阳殿,钟楼檐下悬风铃。蜂蝶采花争双蕊,桃杏花开满山红。”于结尾部分展现了“过江”(长江)的景观,老座马唱(乱弹调):“吩咐马夫带船行,大家登舟起了程。人马飘飘水上走,烟波浩渺似明镜。老翁钓鱼江边站,小舟往来水中行。滚滚江水归大海,离家百日归古城。翻身下马门前站,叫声娘子开门庭。” 改革开放前,竹马表演的演员均是男子,美女亦有男子装扮 ,1990年以后开始女演员逐渐参与其活动。老座马头戴王冠,将军戴以铜盔,均以元朝将士的装束,美女身着绸缎锦衣,鲜艳亮丽。 徒手拳与兵器的表演亦是突出了整场活动演出的精彩。拳为长拳 ,以“拉架子”开场,继而轮番上演:小五手、少林打、代锤、陆合、八极、地功、少林十八式等,勇士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亦是以切磋技艺的武德来展现尚武精神。兵器以滚马叉开道,继而单刀、大刀、梢子棍、刀架枪、拐子枪、流星锤、双节棍等器械一一耍将起来。有单舞亦有对打,尽显了马家军的横持戈矛、龙骧虎步、英姿飒爽的英勇豪气。 每年正月里,小章竹马常常应邀去外村表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马队出村都是徒步而行。一百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路沿村过巷阵势异常壮观,看热闹的真是万人空巷啊!走在队伍前头的几十名士兵身穿统一服装,前胸后背绣着“兵”和“勇”字样。他们个个手持兵器,有长柄大刀,长柄马叉以及长矛,所有兵器都缀带红色穗子。他们一边行走,一边将手里的兵器抛向空中,力气大的壮士能够把手里的大刀长矛抛到四五层楼那么高。引来观者一阵阵的叫好声,人声鼎沸,此起彼伏,表演者威风凛凛豪气干云。忽听得跑马队伍中有“马哨子”声传来,这马哨子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放进嘴里吹出的口哨声,表演者用马哨子模仿古战场上战马的嘶鸣声,以此来渲染气氛,模仿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令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感。一时间眼前战马嘶鸣,刀光剑影,还不时有赤手空拳的武士轮起飞脚,那时的街道都是土路,队伍走过,尘土飞扬,颇有古代将士驰骋沙场金鼓连天的浩大场面。 演员齐聚马氏祠堂候场,一杆马家大旗插在阵队前列;将军与美女各列一边,一右一左;老座马居于中间。当作者问及竹马传承人,竹马表演前为何要在祠堂列队?老人家深有体会地答道: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整个活动一百多人参与,演员均是青壮年。其真正的意义展现在马氏一族人丁兴旺,而后人则是祈求先祖保佑马氏家族的平平安安,祈求庄稼五谷丰登,穰穰满家的一种美好愿望,以此代代传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自有一个地域的文化,一个村庄自有一个村庄的民风,一个家庭自有一个家庭的家训。纵观老百姓的信仰就是对先祖的缅怀,坚守一种道义情怀,信奉儒家思想,佛家之道,并以发扬光大家族的荣光而继往开来,不忘初心!作者:刘海波(注:资料提供由西小章村委,作者在此感谢大力支持与配合!)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