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民间传说故事 昌邑双台西乡唐家园易名王候章的乡间传说

昌邑双台西乡唐家园易名王候章的乡间传说

昌邑市西乡(原双台乡)以姓氏和某种事由立村的并不多,西距都昌街道办事处二十五里的王候章居其一,高候章居其二。王候章村现有227户人家,652口人。王、张、李、陈四姓村民皆为明代移民,从北至南依埠而居,村落在古时呈近乎耳状,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新村规划建设,现在村落呈不规则正方形。该村西倚土埠,东临瀑沙河,南缘高候章,北接昌双路。人和、地利、形胜独得头筹。

据史料记载,王候章从古至今三易其名:一曰唐家园,二曰东候章,三曰王候章。为了弄清楚该村三易其名的原因和探究村落迁移历史,2022年5、6月份,我连续三次到王候章村进行走访。据村中老人和对本村历史热心的村民讲述,均对东候章和王候章在现在的村址无异议,而唐家园则另有其地,现在王候章土埠西北角的一片农田区域就叫唐家园。

唐家园建于何朝何代,史料并无记载,仅从附近村庄故老相传的传说中,窥得一丝端倪。相传唐家园为元朝唐姓官吏所建,宋甲其先生在"芙蓉池风采依然"一文中,也有“-代官宦构建了名闻遐迩的唐家园"句。据民间传言:当时的唐家园美不胜收,类似于当今的康养山庄,集游览、娱乐、休闲等于一体。其东倚土埠,建筑飞檐翘瓦,异兽拱列;园内遍植南檀北松、倭樱藏花,唯皇家园林是瞻;西有浞水潋滟,蜿蜒北去,亭台楼阁,拱桥如虹,向西连接申明亭天齐庙。此园建成后,名噪一时。历代政府官员到申明亭申明章程后,也到唐家园驻足观光,每年的申明亭天齐庙会、元宵节、封神日等重大祭祀节日,众多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在申明亭朝拜过天齐庙后,再到唐家园观赏风景,休闲娱憩,流连忘返,尽兴而归。

据村中老人传言,王姓先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移至唐家园并在此定居。由于申明亭为历代官府视察民情、审理民事、申明章程之地,唐家园离申明亭距离近仅一河之隔,因此与高候章、南候章三星拱月般成为附近村庄乡民等候荣复章程的地方,后来唐家园随明朝气数逐渐凋败,诸姓先民认识到其地作为园林观光尚可,作为永久村落住址却有许多弊端。首先,唐家园处土埠西侧,东高西低,西北方是一片洼地,坦荡开阔,每年寒冬时节,北风呼啸,纵然闭门塞户也抵挡不住寒潮的侵袭,其次,西边浞水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逢夏季汛期,河水容易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唐家园居民的生产生活。后来,唐姓亡,王姓兴,并渐趋东移至现在的村落住地,称为东候章。

2022年6月6日上午,艳阳高照,初夏时节,南来的微风带来丝丝凉意,舒爽宜人。我到王候章约了大姑家的王鲁东表弟,邀他同我一起去那个叫唐家园的地方进行实地探访。鲁东表弟在王候章村委任会计已有十多个年头,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本村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人缘不错。他的爷爷生前是个老学究,曾当过教员,写得一手好字,颇有学问,村里人的大事小情乃至喜事丧亡都离不了他。表弟对我说,爷爷活着的时候,对膝下两个孙子疼爱有加,不光教他俩读书写字,还爱给他俩讲故事,这期间说到了唐家园东迁至现在村址的故事传说,其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很早很早以前,唐家园王虎王豹兄弟二人,结伴到埠东去拾柴火,当他俩翻过土埠,来到一片树林时,看见四只圆滚滚、皮肤金黄色的小猪正在甩着大耳朵觅食,煞是惹人喜爱,就想捉回家去养着。四只小猪不慌不忙的,快要捕到时,总能机灵地躲开,继续觅食。兄弟俩累的气喘吁吁,眼看快到晌午了,小猪也没捉到一只,柴禾也没砍到一根,王虎心想:捉不到活的,砸死一只回家炖肉吃也好呀。就从腰间抽出别着的镰刀来,悄悄地来到一只小猪身后,用足力气朝小猪头上砸去,就听"咣当"一声响,一只硕大的猪耳朵掉在了地上,小猪也朝东南西北四散奔逃,消失不见了,王虎捡起猪耳朵来,觉得十分沉重,金光闪闪的,太阳一照,晃得耀眼,原来是一只金耳朵。兄弟俩大喜,打量四周,前面是浮塘河,流水潺潺;后面是黄土埠,挡风遮雨;周围田地肥沃,草木丰美。兄弟俩都认为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待到来年春天,他俩就在这个地方建造了房屋,又购置了田地,全家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唐家园诸姓族人陆续迁来,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如今称为王候章。

车行飞快,说话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叫做唐家园的农田区域。沧海桑田,日月流转,早已不见了古时候唐家园的繁华景像,正是:奇花异木荡无存,一砖一瓦湮他乡。代之以硕果累累的果园,排排整齐的大姜棚,麦浪滚滚的麦田。放眼西望,浞河蜿蜒北去,申明亭高埠上的天齐庙掩映在绿树之中。我伏下身来,亲近这片古老的土地,微风吹过,金色的麦穗窃窃私语,仿佛在向我诉说,这里就是曾经美丽的"唐家园"。

本文整理:刘辉武

传说部分根据王候章村王西酉先生生前讲述整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