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古昌邑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古昌邑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一定要用色彩来表示昌邑的区域文化,昌邑处胶潍平原,代表农耕文明的“黄”色自不可或缺,昌邑是革命老区,代表斗争精神的“红”色也在应有之列,但代表海洋文化,包涵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精神的“蓝”色,更应该是昌邑区域文化的底色!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昌邑与海上丝绸之路产生了密切联系。隋唐时期,这里是中朝、中日文化交流的通道,2018年初出土的昌邑古沉船就是这一时期的兵船遗骸,日本入唐僧人圆仁的日记中还有关于境内“芙蓉驿”“都昌故城”“王耨”等记载。元代,随着“胶莱运河”的开通,这里又成为南北海运的枢纽,下营的廒里村,就是当时的国家级仓廒。


明代末年,中朝海上交往再度经此,从目前刊印的朝鲜使节文集中,发现了不少关于昌邑的诗文,位于今奎聚街道蔺家庄村东的“石湾桥”,则是当时过潍河的唯一通道。近代时期,口岸开放,东海关在下营设立分关,“昌邑茧绸”遍销五洲,这里成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明朝鲜贡使吴䎘《渡潍河》诗

明朝鲜贡使吴允谦《昌邑道中》诗


而昌邑人明初政治家黄福、清初广东巡抚李士桢、旧民主主义革命家陈干则与中越关系、广东十三行、青岛回归有着重要联系。


历史发展到今天,昌邑的区位优势随着高铁枢纽城市的确立和“青潍一体化”进程被继续放大,这预示着昌邑必将会在“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