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昌邑张元:老大老大的围子电影院

昌邑张元:老大老大的围子电影院

真应该感谢世间有诸如照相机,摄像机这些东西,把很多远走的,再也不会来的珍贵瞬间,能那么原汁原味的还原出来。任赶路的人们偶尔驻足时,小小的感慨一番,原来已经出走这么远了!

比如眼前这幅照片,熟知我脾性的毛尖儿把这个传给我,可能也就是让我看看“九十年代的标本”,殊不知我一看这画面就掉进去了!在这里跟毛尖儿汇报一下,跟所有一路走来的“老围子人”共同回忆一下:

画面中那个汽油三轮是“东风牌”滴,排量250CC,平时一直扔在老镇委院的厕所旁,三轮旁边主人,也就是照片中的“黑衣男人”是中心商店的老板董叔,家是围子天成店,也就是颜值爆表那个村。这位叔叔长得非常英俊帅气,神韵气质都颇似明星朱时茂。

穿红衣服的是以个子高著称的荣姨,在这里说句不该说的话,在那个年代,围子街上的老少爷们儿都亲切的称姨为“大个子荣”——这个含有实在和羡慕的称呼,一直在八九十年代的围子街上叫了很久很久。至今花甲之年的老老母亲说起荣姨来,都忍不住啧啧称赞道,恁那个姨是个本事人啊!

说电影院呢,怎么说上中心商店了?

在这里没有跑题啊!在这里老围子人能知道,当时的中心商店就像那句“保时捷就是911,911就是保时捷”,一辆车型能完美代表一个品牌,一个品牌能被一辆汽车极致演绎——中心商店就是电影院!电影院就是中心商店!那些年在老围子人心里这两个名词代表的是一回事儿,指的是“一个捻儿!”

画面中那一堆商品,除了都能看出的牌匾,还有小到脸盆暖壶,大到冰箱彩电变速车等“大件儿”。老母亲那句话不错,董叔和荣姨都是“本事人”,围子中心商店门口或者说电影院门口,八十年代初就摆着嘉陵70,幸福250这样的“天文级商品”,较惊艳过一个时代的“昌邑新兴街摩托大世界”早了十几年时间!

接下来,主角登场!

图中的四位是俺爹(左一)和他当年的同事们——那些我叫大爷和姨的基层工作者,因为不确定发出来是否合适,有些滑稽的做了面部处理,情怀至上吧!这些父辈当时都不过30刚刚出头,实际看起来是多么“老成和沧桑”啊,我敬恁啊,大爷和姨!

然而主角不是这几位父辈亲人,而是他们身后的电影院,是“侠女十三妹”的海报牌子,是《上海滩》的剧情插图,是当时气势恢宏的影院大楼!

有些语无伦次的说,毛尖儿发的这幅照片,把我“狠狠的闪了一下子”,照片中的围子电影院怎么这么小,这么“夹夹”呢?

记忆中的电影院老大老大,老大老大啊!

过去了30多年,电影院就像是魂牵梦绕间的那些海市蜃楼,如梦如幻,模糊也清晰的所说着一段曾经如火如荼的岁月。

我从头捋捋啊:

1987年我们举家搬到围子镇上后,单位对面就是高大气派的围子影院。那段时间挂着《侠女十三妹》的精美海报,那个穿着黑色披风潇洒挥剑的十三妹,围子街上所有的人都忘了,唯独我印象深刻的记了一辈子,从童年到少年,又从青年再到中年……

应该说,80年代的围子街是最繁华,最灯红酒绿,也最动荡不安的。围子电影院就像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这些地方,每天都有各种电影上演,每天都有各种歌舞团来走穴,也每天都有《围子街好汉大闹电影院》上演!不是来抢票,就是打群架,或者“明目张胆”去揩大姑娘的油……

我要是写一写,那时候民风淳朴,感谢电影院这一时代产物,在那个物质精神双匮乏的年代,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该多么虚套多么乏味啊!

我一直觉得比起电影院上映的那些片子,更刺激的是“电影院外发生的《围子街江湖故事》”,我有一说一啊!

为了防止围子街的好汉们打呼抢票逃票,电影院的入口处那两根单杠,用带刺的铁蒺藜缠了,然后铁栏杆围挡“定期抹屎”,“屎木琅琳”的铁栏杆实实在在挡住了“翻墙客”,却挡不住街上好汉的拳头!

我记得那一年某少林寺来表演,一个披着袈裟的老和尚在入口处,和工作人员一起检票,为的是招徕顾客,也为了起震慑作用!

然而只能说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那个老和尚被街上的楞头青们揍了!甚至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不怕擒拿,不怕散打,就怕菜刀乱比划”——《少林寺》中那些荧屏上的功夫,现实中远不如街头莽汉的“没有套路的拳脚耳光”好用!几个青年一脚就把老和尚踹倒了!把票抢了,那个老和尚气的在广播里破口大骂,还不得不正常演出!

电影院大楼的两边,曾经是两处比较荒芜,也在当年的我看来很神秘的地方。我在那些青草萋萋里曾经捡到过大量的火柴,也遇到过叼着骨头的黄鼠狼,青草萋萋的外围,是高大的青砖院墙,经常有逃票的人翻墙而入。说到这里,我真怀疑当年的围子电影院到底赚不赚钱啊,漏洞太多了!

一楼放电影,二楼放录像,三楼好像就是人家的办公场所了。现在回想起来,电影院好像是“围子繁华期间”的一个缩影,与之呼应的还有很多企业,比如地毯厂,农修厂,大小翻砂厂,农场,弹簧厂……

围子电影院上映过无数与时俱进的影片,还记得1991年三年级时,班主任张丽老师带领我们去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全班老师带同学哭成一团的样子。只能说那时候的人们淳朴啊,接触的影视片也少,现在还有什么片子能有这种震撼呢?

应该说,围子的70后80后们是幸福的,因为具有别的乡镇孩子捞不着的待遇,能不定期去看电影。除了那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我还记得也是三年级那次,学校组织去看一部破案片,剧中警察能开着桑塔纳在墙上行走,我们对此啧啧不已,甚至有一个税务所的高年级姐姐说,这个警察驾驶技术真高啊!

围子电影院是最早搞抓奖的单位,无数次门前支起摊子,大喇叭吆喝着两元一张,两元就能中一台大彩电!人们趋之若鹜,人山人海,“街上五兄弟”中的老五显然也进入状态了,激动的用沙哑的嗓音见人就宣扬着:“往边上摸!往角上摸!大奖都在边边角角里了!”

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有记忆的不多,记得有一个一直穿着土黄褂子的大爷,留着小胡子,与这个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位叔叔喜欢穿考究的风衣,带着金丝眼镜,卷发,整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可以说“一看就是个文化人儿”!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滴“重量级人物”,这个人可以说是围子街的“里程碑式角色”,那就是负责“验票工作”的一位大叔,在这里出于做文章的谨慎不出现名字了!这个大叔是我同学的爸爸,高高瘦瘦,他身上有一些类似《马大帅》里面“药匣子”的东西,人老实有时候也喜欢搞一些小聪明,不知道电影院领导当时怎么想的,让一个家是围子街的“坐地户”把门,这个大叔遇见七邻八舍,“不大离儿”就“进起办,别让人家看着!”也经常被街上那些愣头青捣上锤,踹上脚,眼睁睁看着他们“扬长而进”,气的这个老实人破口大骂:恁等着!些DCD!我非叫柳所长收拾收拾恁些WBCD滴不行!(柳所长:当时围子派出所柳兴涛所长,一代警界枭雄,敬过!)

我写过一篇《走过围子街》,有一个老围子留言说,你说的那些愣头青如今也是奔六的老家伙了。这句话让我愣了好久好久,就像一个电影院当年的工作人员留言说,时间过得好快啊!马儿啊,你慢些走,假如可能,我宁愿自己还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看着围子街上的愣头青们穿着花花衬衣,喇叭裤去抢票,去跟镇上的干部撕打在一起,去把“套圈儿”的整条香烟拿起来就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当年的电影院儿上映着九十年代的影片,影院外上映着如火如荼的《围子街故事》,人到中年,我回忆着那些老影片的经典情节,也在梦里一次次与围子街那些各有特色的人物邂逅着……

围子电影院红火期间,是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鼎盛时光,我有幸作为一个小屁孩出现在这段时光里,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这些年很喜欢听那首《远走高飞》,或许我终将在一个朝阳灿烂的日子里迎风出征,穿越千山和万水,去很远很远的地方里邂逅那个一直都在的小镇,去那个依然巍峨庄严的电影院里看一场熟悉的电影,一脸老实中透着小聪明的“检票大叔”,抹了屎尿的铁栏杆,侠女十三妹的宣传海报,穿着无袖T恤的“街头霸王”……一切一切都在那场熙熙攘攘里,如火如荼,氤氲缭绕,我该对你们说些什么?说说离开电影院的日子里,我上演了哪些蹉跎和不堪吗?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却换来半生回忆。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

或许围子电影院从建成那天开始,就拉开了一场时光大戏的帷幕。所有的“马家围子人”都是这场大戏的甲乙丙丁,剧情曲折蜿蜒,场面辽阔宏大,跨度之大,历时之久,实数电影界之罕见……

我在影片中扮演“张元”这个小人物,从6岁演到41岁了,再有五十年左右就杀青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