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童年如歌

童年如歌

童年如歌 “割锯,割锯,割倒姥姥槐树,姥姥不给饭儿吃,给个驴屎蛋儿吃, 哈哈…… ” “你姥姥才不给你饭吃呢……” 这些当年来自大人们逗趣字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和小伙伴们的游戏,年少的我,还当真了几回呢。 多年来,儿时这样的童谣在我心底没有停过歌唱。我的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姥姥家渡过的,每每回想那段日子,快乐的音符总在心中跳跃。 姥姥的背,给我温暖的地方 我是在姥姥的背上长大的,依稀记得那些背上的歌谣,那些似歌非歌的歌谣。 那时爸爸长年在部队工作,妈妈教学,晚上在校备课,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农村里还没有电灯,一盏跳跃的煤油灯是全家人夜里的光。或许是我陶气的缘故,妈妈不回来,我会一直不睡,姥姥低声喊着我的乳名,哼唱着催眠的歌谣,在黑夜里背着撒娇的我跑堂,直到妈妈放学回来。姥姥是我生命里的一盏灯,我趴在她温暖的背上不会怕黑,是她驮着我的成长。 我的淘气,我的懂事,都是姥姥的骄傲,现在姥姥每每提及,我总是默默地笑。 姥姥家门外的小胡同 童年的夏日总有下不完的雨。 姥姥家门外的那条胡同不知走过多少雨的足迹,一段北高南低几十米长的小路,明显划过水流的沟壑。是雨累了吗?记忆里,雨天的午后,天会放睛,刚才还急得不喘息的雨,一下子不知去哪个村子歇脚去了,我会在第一时间冲出门外,胡同里早有比我还心急的小伙伴,挽起了裤腿,我们会在熟悉的胡同里狠狠地留下一串脚印,记得那时凉鞋都是塑料的,不会怕水,完欢了还可以**了脚,把两只鞋系在一起拎着,撒欢地乱跑,大人们在门前喊着自家孩子的乳名回家吃饭,可我们的耳朵早已被胡同口小河湾的青蛙叫走了,完全不觉饿意。 那条胡同啊,现在仍然能找到我的足迹。前几天回去看望年过八旬的姥姥,在胡同口遇见前邻的大姥爷拄着拐仗晒太阳,精神矍铄的老爷笑着对我说:“这不是我的好外甥回来了吗?你这么高的时候(边说,边用手仗比划一下我儿时的高度),我不知在这个胡同里背过你多少次呢,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长的胖,还老愿意让我背,你姥姥大老远看着会大声喊你下来,可你就是赖着说不……”看到大姥爷笑得那么灿烂,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我多想自己一直长不大,可以在胡同里让大姥爷背着欢快地跑啊,我不想看到岁月织白了老人家的头发……这条胡同里,装着我的快乐,更装着我对老人家们深深的祝福。 表姨半导体里的“小喇叭” 二姥姥家的小表姨长我三岁,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会说话,那时的我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她玩,别看我们年龄相差不大,可我每天“姨啊,姨啊”的叫着,表姨对我很好,大人们常说,表姨和我更像亲姊妹俩。 儿时,下午的时光总是很长,大人们都各自出门去忙自己的事,静静的天井里,只有鸡们在庸懒地踱着方步,二姥姥家里就成了我和表姨的天地。那时没有电视,没有音响,很幸运的是,表姨的背窝底下有一个会说话又会唱歌的半导体,我跟着她趴在炕上,看她灵巧的小手在那东西上旋转着,一会儿让它吱吱吱作响,一会又让它报出北京时间……我们等到大约下午三点半的样子,里面传出熟悉的旋律和一个大姐姐呼唤且穿透心窝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朋友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嘀嘀嗒,嘀嘀嗒!”我和表姨会激动地同时翻一个身,作上仰状,可谁都不发出一丝声音,生怕错过里面的一字一句。就是这样数不清的下午时光,我开始知道北京和**,知道国旗;我从一个故事里知道西红柿也叫番茄,牧师还曾经用它救过一个公主的命;从一段又一段的故事里,我知道好心的人总会有好报。我们学着半导体里的旋律唱歌,学着讲故事给爱红姐和涛涛哥听,尽管讲的生涩,可他们仍听得津津有味。 我和表姐会讲故事、能演节目的事在村子里不径而走,可听到大人们提及,我俩都会害羞地逃走。后来,我到县城上了机关幼儿园,快乐的日子里,仍会想念表姐和她的半导体。想想那时的我们,来自表姐半导体的快乐时光,每一段故事,每一个小小的梦想,或许就是在那一刻,早早地种在我幼小的心房,现在想来,那是我对世界的初发的感知,美好的东西在内心深处陪着我,陪着表姐,辉映着我们的生活。 我的童年,是姥姥抽匣里的糖罐,我曾趁姥姥不在家,偷摸过它; 我的童年,是老屋后玉米秸垛里迷藏,我曾猫在里面,让小伙伴整下午在喊着找我,我还在里面没心没肺地睡了一觉。 我的童年,是父亲严厉的照片,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父亲,总是在我玩的正欢的时候来接我回奶奶家,哭着还不敢出声,心想,我宁愿想你了,看看照片。 我的童年,她是长的,让我天天盼着长大,可她又是短的,一转眼,现在再也回不到从前。 人在旅途,时间会在每个人脸上乱划一气,还好,我们都有对童年的回眸,如歌的童年,伴着那缕初升的彩霞,必定绽放着儿时的梦想与甜蜜。闲暇时的一次次追忆,一回回在内心深处的快乐吟唱, 那些童年的记忆啊,是我生命里永远唱不完的歌谣。 (写在后面的话:近几天,大莫介绍家乡的作协网站,我上来学习,虽离家乡不远,好友们的字字句句勾还是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把先前的一篇写童年的拙作发在此,请指教,再次感谢大莫,并问好诸位老师!)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