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廿年风雨路,宋词总关情

廿年风雨路,宋词总关情

   细细想来,对宋词的启蒙,缘于一个老先生。那时我还跟着妈妈和姐姐住在偏僻的乡下。那个年代的物质是匮乏的。书是奢侈的消费品,一般寻常人家几乎没有闲书。即使有,也是束之高阁,不轻易外借,甚是宝贵。为了看一本书,我常常用零食来贿赂小伙伴们,让他们把家里的书偷借给我。人家还要催着还。为了能够看完,我常常彻夜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怕被妈妈看见,训斥我又看闲书。所以我的视力下降,成了我们学校第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我经常为怎样看到书,而绞尽脑汁。我家仅有的几本也已经被我翻的稀烂。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繁体字的《妇科学》,很厚重,页数大概和一本《宋词鉴赏词典》差不多。只是没有现在的书这样精美。书的纸质粗黄,很多字也看不懂,我还是读的津津有味。
    
    那时的我就象是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的知识。当小伙伴们还在为他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争执不休的时候,我冷眼旁观为他们的孤陋寡闻而嗤之以鼻。因为年少的我早已经洞悉生命的全部奥秘……那时的我十岁,上小学三年级。
    村里有位老先生,早年曾经出去闯荡世界,颇能识文断字,通晓地理。他常常在炎炎夏日的夜晚,在村口的老柳树下面谈古说今。而我们一帮小伙伴们就缠着他给我们 讲故事。讲的比较多的是《聊斋》。那些美丽的鬼怪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至今仍铭记在脑海深处。
     
    后来渐渐讲到了岳飞,以及他那首著名的《满江红》。老先生一字一句地讲解给我们听。他念得抑扬顿挫,我们也听得如痴如醉。他还让我们比赛背《满江红》。谁背得最快,他就奖给谁一把葵花子。结果我是吃到瓜子的那个人。后来我还央求老先生给我用毛笔小楷写了《满江红》。看他挽袖研墨,静坐挥毫,心里陡然生出一种对他的敬意。其实与其说是老先生的敬意,不如说是对那种文化氛围的敬仰。现在想来,老先生的字也许在行家的看来,不过粗拙,但在幼时的我看去,却是如获至宝。拿回家去贴在书桌前的墙上。每日 观摩。可惜这副字被我小外甥给撕坏了,为此我曾经掉了眼泪……这就是我第一次认识宋词的过程。
    虽然在中学时曾经学过几篇词,但真正和宋词的亲密接触却是在上中专以后。住校的生活是枯燥而单调的,书籍成了寂寞生活的最好的慰籍物。在众多的书籍里面,我仍然衷爱宋词。那时的我手中颇有闲钱,于是都换成了书。那本《宋词鉴赏词典》我始终放在枕下,闲来无事,翻看几页,收益颇多。文字水平也有提高,写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
    
    我比较喜欢婉约派的词,象李煜,秦观,晏几道,李清照等等。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抑郁惆怅,李清照庭院深深,寻寻觅觅无好梦的婉约清雅,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柔肠低回,晏几道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的儿女情态都深深吸引着我……慢慢长大的时候,也开始喜欢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豁达,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拭英雄泪的无奈悲壮。毕业的时候特别喜欢写那首叶清臣的《贺圣朝.留别》。“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而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准确的表达了惜别的心情。    
    后来参加工作,那本《词典》一直陪伴着我,累的时候静静的翻阅着,品味着古人的人生百味,心也变的沉静和空灵。曲指算来,从当初《满江红》的启蒙到如今,我与宋词相知相识已近二十年,始终不离不弃。宋词是我的心中挚爱,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一日半夜醒来,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遂写此文以记之)

                                              2004年3月2日于格玉轩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