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与郁达夫的心灵对话——读《郁达夫文萃》有感

与郁达夫的心灵对话——读《郁达夫文萃》有感

喜欢郁达夫的作品,是被他的名字所吸引。恕我粗陋,郁的姓氏在中国应该不算是个大姓,出了这样一个大文豪,格外引人注目。第一次接触这个姓氏,自然格外上心。达夫的名字,也是与众不同。达,应该是通达之意。达夫,自然是通达之人,可偏偏带了一个忧郁的郁,郁达夫,忧郁通达,在这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关注作品,也从作家的名字开始,我自然也不能脱俗——我原本就是一个俗人,自有“见人下菜碟之嫌”了,呵呵。可是真正接触郁达夫的作品,我才发觉这个直觉并非完全不正确。郁达夫的作品沉郁深厚之中又有一种大胆的自我解剖和暴露。率真朴实的文风,一扫当时文坛上的虚伪和花哨。
对自身和人物内心的深刻解剖和自我暴露是他的作品的最大特色,这一点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格外明显。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是那篇蜚声海内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作品中的“我”是一个生活困顿的落魄文人,蜗居在一个贫民窟里,足不出户,生活潦倒窘迫,靠发表几篇文字挣得的稿费来维持生活。而女主人公陈二妹,是一个烟厂的女工,工作辛苦,挣的钱大部分都被工厂老板以各种理由克扣盘剥。这两个人物的身份不同,一个是勤劳的靠体力和技术来谋生的打工妹,一个是有文化有知识却同样找不到出路的脑力劳动者,但是他们的遭遇却有一丝相似。那就是他们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工作勤奋却依旧生活困顿,依然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至于前途看不到多少希望。这样一来,通过两个人物的遭遇就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小说的主题应该是严肃而沉重的,但是,作品却偏偏用了这样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名字——春风沉醉的晚上。宛若黑暗之中,透出一丝光亮,尽管是星火般的微不足道,但是毕竟给不屈服于命运安排和社会桎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希望。在这篇作品中,郁达夫的文字一如他一贯的风格,放诞不羁,沉郁悲凉,但是悲凉之外,似乎又暗含着一种温情。这种温情,似有还无,笼在表面悲凉的文字之上,让人在失望之余不至于完全绝望。
不妨来看看下面的这几段文字。
我看了她这种单纯的态度,心里忽而起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情,我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但是我的理性却命令我说:
“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处的是什么境遇,你想把这纯洁的处女毒杀了么?恶魔,恶魔,你现在是没有爱人的资格的呀!”  
我当那种感情起来的时候,曾把眼睛闭上了几秒钟,等听了理性的命令以后,我的眼睛又开了开来,我觉得我的周围,忽而比前几秒钟更光明了。对她微微的笑了一笑,我就催她说:
“夜也深了,你该去睡了吧!明天你还要上工去的呢!我从今天起,就答应你把纸烟戒下来吧。”
她听了我这话,就站了起来,很喜欢的回到她的房里去睡了。
她去之后,我又换上一枝洋蜡烛,静静儿的想了许多事情:
“我的劳动的结果,第一次得来的这五块钱已经用去了三块了。连我原有的一块多钱合起来,付房钱之后,只能省下二三角小洋来,如何是好呢!
“就把这破棉袍子去当吧!但是当铺里恐怕不要。
“这女孩子真是可怜,但我现在的境遇,可是还赶她不上,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强迫她做,我是想找一点工作,终于找不到。就去作筋肉的劳动吧!啊啊,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力。”
我们就会发现主人公的内心经过痛苦煎熬,挣扎之后,却又能从这种颓废中醒来。这些描写,就像郁达夫的自画像。难怪有人说,郁达夫的小说,都是他自身经历的真实反映,也是他放诞不羁的性格的真实表露。
恐怕没有一个作家能像郁达夫这样敢于把自己真实大胆的想法在作品中渲染和暴露。他的专情却又放任,传统却又新潮,奋进却又颓废,隐藏却又暴露,压抑却又狂放,这些看似分裂性的人格矛盾和心理冲突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他的作品中有两个“他”,仿佛在挣扎和搏斗,一会儿,东风压倒了西风,一会儿又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激烈的心理冲突形成了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的鲜明特色和风格。这在他的成名作《沉沦》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这是一部有着浓重自传色彩的浪漫抒情小说,大段的心理描写,大段的内心独白,生生刻画了一个备受煎熬和挣扎的心灵颓废沉沦的过程。
“我怎么会走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罢。我所求的爱情,大约是求不到的了。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唉,这干燥的生涯,这干燥的生涯,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弟兄,自家的手足,都在那里排挤我到这世界外去。我将何以为生,我又何必生存在这多苦的世界里呢!”
“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我的身子,虽然被人家欺辱,我可不该累你也瘦弱到这步田地的。影子呀影子,你饶了我罢!”
“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故国。也就是我的生地。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啊,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家国的仇恨,爱情的幻灭,肉体的欲望,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种病态的心理和颓废的人格。
勿庸讳言,郁达夫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病态的真实心理,就如他自己。但是,这种病态的心理反映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个人,更多的是剖析了我们当时那个时代和民族的心理。处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任何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为寻找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包括自己的出路而挣扎彷徨。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和民族的悲剧。郁达夫的作品如实的把自己的这种痛苦写成了文字,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在,读郁达夫的作品就是与他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他的挣扎和冲突,他的痛苦和彷徨,他的悲凉和颓废,似乎也在拷问着我们的心灵:你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这样大胆的暴露和解剖吗?当我们真正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灵,而做无情的解剖的时候,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文学原本就是一种渲染自己情感的东西。在文学的殿堂的角落,耸立着郁达夫这样一尊放诞不羁、卓尔不群的雕像,是文学之幸,民族之幸。读到他的文字,也是我辈之幸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