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我的现代京剧情结

我的现代京剧情结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我上小学三年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非常贫乏。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点着小煤油灯,母亲还把火头调的很小。大人们白天忙活累了,吃了晚饭后先到生产队里记上工分,最多在队屋里借着记工分的罩子灯从熙熙嚷嚷的人缝里漏出的光,聊聊东家长西家短和道听途说的一些趣事,然后就陆续回家睡觉。孩子们也没有晚上写作业那一说,黄昏时趁天还没太黑和伙伴疯打疯闹,吃饭大人还叫好几次。遇到晚上有月亮,在惨白的月光下捉迷藏到很晚回家,没有月亮的晚上也是吃了晚饭就上炕睡觉,没有人晚上在家里点灯熬油。

遇到村里晚上放电影演戏,全村男女老少奔走相告,过大年一样。有时要走很远的路到外村看电影看戏,这村看了再到那村。那时故事片也只有人们所说的“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再就是看京剧电影。由于认为戏曲舞台上充斥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牛鬼蛇神,传统戏被统统被打入冷宫。代之而起的是反映工农兵生活的现代戏,即所谓的革命样板戏。其中京剧六部:《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另两部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这些戏大多文革前早已成型,后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陆续拍成电影在全国反复上映。以后又增加了京剧《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平原作战》。

这些京剧现代戏由于精雕细琢,加之一流京剧艺术家的演绎,确实都是精品,很快就风靡神州大地,红透大江南北。因不厌其烦地轮番上映,一遍一遍地观看,人们真是耳熟能详,台词唱腔大都能背过且会唱,只是唱不好而已。有些戏还看过地方剧团的演出,包括移植成其他剧种的。另外村里的大广播喇叭里也是不断传出这些熟悉的声音。通过这些京剧现代戏,还知道了很多著名京剧大家。像童祥苓、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谭元寿、杨春霞、李炳淑、杜近芳、方荣翔、张春秋等。这些人和角色在人们的心中早已合二为一,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三四十年过去了,有时听到这些熟悉的唱段感觉还是那样的亲切。可以说:天籁之音,难以逾越,绕梁三日,回味无穷。最近我在网上将这些现代京剧电影全部下载收藏,闲暇之时逐一重温品味,已成为我八小时之外的一大乐事。我还在网上将这些大师们逐个百度了一遍,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及其近况。连我的手机铃声用的也是《智取威虎山》中最著名最经典最脍炙人口的打虎上山一场的交响乐前奏。

京剧是中国的国宝、国粹,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无可替代,具有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集中华传统文明之大成,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断开发现代戏,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让京剧走进课堂,培养青少年观众,使我们的京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古老的京剧艺术瑰宝必将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