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仲富兰教授为我的文集《流年岁影》写的序

仲富兰教授为我的文集《流年岁影》写的序

 

仲富兰教授为我的文集《流年岁影》写的序

 


仲富兰教授
     仲富兰教授是我从未晤面的一位师长,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副总监、高级记者,《新闻午报》主笔。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流年岁影》是我在离岗后,用电脑经过两年时间整理自1980年以来散落发表的部分文稿以及有关经历见闻,再就是开博玩圈的日志杂谈,记录了我有生以来的流年岁影,约20万字,分为六编,第一编流年岁影;第二编峡山揽胜;第三编潍水风情;第四编文苑走笔;第五编仙风道骨;第六编民俗杂谈。经在上海复旦大学读博的外甥孙祥飞的进一步的编辑整理,并约请仲富兰教授给写了序,为我的这个集子增光添彩,使我对印行这个集子有了信心,在此对仲富兰教授表示诚挚的谢忱和敬意。外甥孙祥飞还写了个后记,现一切就绪,准备出版印行。下面是仲富兰教授写的序:
泥土芳香和质朴的自述文本

——赵凤虎先生文集《流年岁影》序 

仲富兰

 

    我的学生孙祥飞拿来一本厚厚的文集给我,要我在书前写几句话。我细读之下才发现,作者赵凤虎先生是他的舅舅,赵凤虎先生比我小几岁,但我们都有同辈人几乎相似的经历。他是山东昌邑的基层干部,当过镇里的领导,也是一个民俗文化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在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写下诸多文章,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如今,当外甥的孙祥飞要给舅舅编辑文集,出版印行,可喜可贺!

   我细读赵凤虎先生的文章后,深感山东大地,泥土芬芳;乡野气息,扑面而来,这些文章的气息滋养着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心灵。收在本书里的文章,大抵是赵凤虎先生以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和文化工作者的过来人亲身谈他的所见所闻,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他的叙事方式是人本叙事,以一个历史亲历者口中重寻新中国建国以来山东昌邑农村群众的历史往事。这就是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我们知道,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某个地区,或者某个乡镇,民众生活中所见、所历、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和认知,不一定都都能载入历史史册。我们读以往的历史,都是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对一般芸芸众生和草根民众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喜怒哀乐则记录较少,甚至完全没有记录。本书的作者如同一位文化导游,将潍水与峡山周边的民俗文化给我们一一道来,如数家珍,谈他的身世,谈他家乡的一草一木,掌故轶闻,潍水风情,仙风道骨,文苑走笔,民俗杂谈……娓娓道来,很让我感到亲切,我觉得,中国各地这样的作者能够更多地涌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希望所在。

    如今这个世风下,谈金钱、比享受的浮躁气息甚为浓烈,而像这本谈文化,谈民俗的风气尚未养成。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人世,往往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到摸到,可以彰显的很美丽的物,它的生命力反而短暂,倒是那些无形的,也许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可以想象,可以在思维里,在脑海里,在心上留存的那些情感,那些感悟,或是说是那些上升到灵魂的东西,它的生命是保鲜的,是永久的,是代代相传的。

   我读赵凤虎先生这本书,感受到他的善良与质朴。于是,拉杂陈词,写下这一些话,算是序文。

 

                 2011年7月16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