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自然与人的随想

自然与人的随想

                    自然与人的随想

   举目远眺,大地皆是绿色染遍,四野秋香浓郁,绿树枝头或明丽鲜艳或硕果累累,每一种生命在大地的怀抱里睡着醒着,不管是有意的选择,还是不得不遵从自身的命数,各自错落有致,自得安然,在阳光下或微雨中摇曳蹁跹。我倒是很佩服植物的镇定自若和对春夏秋冬的适应性。它们不似动物那般迁徙,兀自扎根大地,生息繁衍。
   人活到一定的岁数,便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不去奢求那种非分之情和非我之物,这并非天生就有自控力,而是经过人生历练和认知的成熟而逐渐形成的。人也似从动物变成植物一般,迁徙的动能减少,收敛了上下打拼的争抢攀比,特别是年轻时的落下伤痕,牵扯到生老病死,是那种头撞南墙后的懊悔,自此安分守己,恪守自律,自疗自愈。
   当一个人在喧嚣的城市和水泥森林中惶惑苦恼之时,大自然就是疗伤最好的去处。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谈到自然对艺术的作用时说过:“自然是陶冶心胸的伟大学校,我将是这个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并且热切地等待它的教导。在这里我们将学到智慧——唯一不致令人生厌的智慧。”想来贝多芬的话很有道理,我便是家乡昌邑广袤天地和大海的学生,是家乡潍河的学生了。
   置身在草木森森的潍河边,感受大自然给自己的启迪。随手抚摸树枝草叶,一阵清凉和惬意,那些自春到秋修成正果的果子,在枝头静静地俯瞰我,很想抚摸它,感受它的鲜活和力量,收获一份豁然心动,凝结成心底唯美的画卷。无奈,手不能及,只是站在树下欣赏品味。
   大自然虽有高深、难以企及之处,但平易朴实是主色调,除了养育万物生灵,对人更是格外关爱,大自然对人精神上馈赠尤为珍贵。现代人慵懒了身体四肢,吃山珍海味,喝美酒琼浆,出行有轿车,睡觉住高楼,追名逐利的心思多了,烦恼忧郁却如萋萋青草,刈割不尽,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当人们明白寄情山水能够疗救身心,便学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体会大自然的个中真味。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大自然的沉思录,展读便有“绿色的圣经”的慨叹。国内外的先哲都有此高论,不免心生敬佩膜拜。
   秋来,云淡风轻,天高地迥,暮色苍茫之时,薄雾里夹裹着清新的气息,河边自是轻飏出丝丝缕缕悠远的草木馨香。苏轼、李白在一个人萧瑟孤独之时,便邀约明月清风浅吟低唱,李清照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忧伤表达柔肠寸断的芳思。著名作家张炜二十年岁月,寂寞著书,一套《你在高原》十本书,摘得茅盾文学奖的桂冠,更是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大自然自有厚德载物的光辉,给人以赖以生存的物质,又给以精神上的支撑。春夏秋冬似人生一世,活着的人们却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我一个人走在潍河边,便生出无限的感慨。
    生活在沿海的小城,自身便蕴含了许多人间烟火的味道。买肉买菜烙饼煮粥,满身炒菜的葱花味,漫步超市选这选那,也喜欢观察其它人等的面目神态,有时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家庭妇女也互相聊上几句,做菜做饭相谈甚欢,特别是遇上熟人,更是老人孩子问个遍,工作生活问个遍,亲亲热热让人周身温暖。总在工作中忙碌打拼,奔忙在生活的高速路上,骨子里的那种争强好胜,力求圆满,常常让自己疲惫不堪,身体的小病不适,便有了人到中年的恐慌了,慨叹没有很多的精力体力可供挥霍了,年轻气盛的风风火火,要变成沉稳大气的从容不迫了,就像有人所说的:“慢慢走,欣赏啊”。慢慢明白,有些话要仔细斟酌了再说,口无遮拦,心直口快不是优点而是不成熟表现;不顾一切,很率真的说话,对小孩子来说是优点,对成年人来说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那个坚信自己穿着盛装的皇帝一丝不挂在游行,成年人说出来,可能就被砍头示众了;不分事体,猛冲猛打、敢做敢当,这也不是优点而是幼稚,大多的事情你做了,却是当不起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保留自己的清醒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纵容自己的诸如此类的缺点,却不知检点悔过。
   觅得空闲,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把一些时间留给能够思考的大脑,悟出生活的一些道理和智慧,就像走在人生路上,偶尔低头看一下,也许脚下的一块普通的石头,就是点化你工作生活的神奇宝贝;抑或能打造一番,当做铁铲,斩断人性的劣根,留下那最美好的品质和德行。
   年轻时总在羡慕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男人,羡慕不食人间烟火的飞天仙女,羡慕大款高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体会到动物蹦的再高,终要回到大地,鸟儿飞的再远,终要落回窝巢,大款高官此类人等也是人类中的一员,他们也有苦恼和遗憾,他们更要勤奋工作,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并非能够想干啥便干啥,他们也不是飘在天上,也是要脚踏实地的生活,炊烟袅袅的日子才是生活的本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吹过,没有留下影子,只留下痕迹;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只留下清朗的叫声。潍河的清波陶冶我们的性情,渤海的宏阔畅飞我们的思绪,思考人与自然,思考梦想与现实,明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醒自己安宁通达的活着,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明白了这一点,或许还不算为时太晚。  写于2011.9.28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