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又是一年春草绿

又是一年春草绿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题记

    故乡是潍河边上一座古老的村落。立春前后,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依稀还可以看到积雪的影子。地气却在东风的怀抱里悄悄酝酿升腾了。白天黑夜,潍河“喀嚓喀嚓”解冻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是春之喙啄破严冬,新春破土而出的动人乐章。
    不消几日,晚风就会伴着柳笛,把潍河水哗哗流淌的声音送到你的耳畔。河水渐渐涨起来了,燕子衔着绿色的希望飞回来了,蛰伏了一冬的老黄牛憋足了劲“哞哞”地仰天长啸。水鸭“嘎嘎”的撒着欢,前呼后拥地扎进清凌凌的河水里。水边芦苇荡里,湿漉漉的水鸟扑棱棱飞离水面,又倏地落到远处的汀洲上。河畔的垂柳,似乎刚从季节里打捞出来,湿漉漉的,恬静而柔美。沙滩上,村童的身影渐渐多起来了,他们或打着水漂,或追逐打闹,脆生生的童音在河畔缭绕……春天醒来了。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的家乡最是熨帖。“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雪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这些唱响在阡陌田埂上的农谚,无不透露出故乡父老那种深深的春雨情结。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来到人间,潍河两岸的田野里,耕田的农民渐渐多起来。父辈们披蓑戴笠,右手扶犁,左手扬鞭,松软新鲜的泥土波浪似的向一边翻滚着,活脱脱一幅“扬鞭奋蹄图”。那“啪、啪”的清脆悦耳的鞭哨声和大人们吆喝牛套里的黑犍牛的“哒哒咧咧”的声音便是这幅画的绝佳画外音。中午时分,戴着斗笠,身穿红底白碎花上衣的婆娘高挽着裤腿,挎着菜篮子,一阵风似地来到地头。看到满身泥土的男人,女人显然有些心疼。急切地拍去丈夫身上的尘土。一袋烟的功夫,女人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便被丈夫风卷残云般扫荡一空。女人把餐具装进篮子里,心满意足的往回赶,丈夫重新扶起犁铧,一会儿,又融入到蒙蒙雨雾之中。
    几场如酥的春雨过后,梨花落了,杏花开了。窗外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在枝头喧闹着,仿佛在催促着少男少女们,快快去寻芳踏青。“吹面不寒杨柳风”,泛着鹅黄吐着淡绿的嫩柳醉倒在和煦的东风里,绿油油的麦田锦缎般一望无际,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菜正在探头探脑,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真可谓“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相信和我一样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难以割舍的野菜情结。东风送暖,昌潍大地上的野菜纷纷探出头来,或村前屋后,或田间地头,或沟沟岔岔,或河畔崖旁,或水塘石缝,只要你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它正星星般眨着眼睛,向你招手示意。小时候,闹春荒是常有的事。上门乞讨的更是屡见不鲜。我们当地叫这种人是“要饭的”。除去少量的好吃懒做者,很多要饭的往往是因为天灾人祸揭不开锅而背井离乡乞讨的本分庄户人。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便成了乡亲们的救星。想起故乡,就会想起野菜,那是故乡令游子肝肠寸断魂牵梦绕的一部分,黄蓿菜的坚韧顽强,荠菜的冲淡素雅,斧子苗、曲曲芽的淳朴慈悲,像极了故乡父老的秉性,已溶入到我的命脉中。
    童年的记忆里,并不都是贫穷。父辈们在劳作之余,总能用自己勤劳和智慧的双手为家人创造出无穷的快乐。暮春三月,百草疯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此时恰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所做的《村居》一诗,常常勾起我对儿时放风筝的美好回忆。每年这个时候,爷爷总要为我扎制风筝。记忆里乡亲们叫风筝为“老鹞子”,爷爷扎制的“老鹞子”既牢固又美观。我和小伙伴们先在河边选择一块开阔的地场,由个子高的小伙伴举着鹞子的两条腿,我自己拿着风筝线,待前面的伙伴找准风向,把鹞子向空中轻轻一送,鹞子便腾空而起。此时,我便顺着鹞子飞翔的方向跑去,并不时放着风筝尾线。风筝越飞越高,地下一片沸腾。《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探春出了一个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每每读到这里,总感觉阶下仰面的儿童里面有我童年的影子。
    老家的西南角,是一片果园。爷爷是园子的技术员。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梨花杏花桃花赶着趟的开。梨花开在烂漫的春光里,白中带着淡淡的绿的哀怨。“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现在想来,元好问当是梨花的知音。杏花微雨,并非江南所独有。阳春三月,放眼望去,春风鼓荡,杏枝摇曳,蜂飞蝶舞。含苞欲放的花蕾,白里透着粉红,如烟似霞。把满园关不住的春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风送暖,吹醒了朵朵桃红。那粉红如霞的桃花,一簇簇,一片片,优雅地绽放在春光里,恰似人间仙境。桃花从唐风宋雨中一路走来,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把我的童年装点成了一个色彩绚丽的童话世界。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我忽然发现,我的童年并没有离去,她正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