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随着一声闷雷般的轰响,一团白雾慢慢散去,一条铁丝编织的口袋里露出了白花花的爆米花,爆米花的芳香也唤起了我对儿时排队爆米花的记忆。
小的时候爆米花可算得上是奢侈食品了,家中虽有玉米,然而并不昂贵的加工费却是父母不愿支付的,因此,爆米花也不是说吃就能吃的,也需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才行。好在爆米花加工者很长时间来一次,如果家里不是特别拮据的话,一旦提出要求父母还是能够接受的。
加工爆米花的人有一个独特优势,他们不用像其他诸如赊小鸡的、磨刀的、换针线的商贩那样进村后先吆喝,他们推着的独轮车上一边是风箱,一边是爆花机和炉灶,车脊上搭着一条装爆米花的黑黑的口袋,来到村子的中央地段找个地方支起炉灶,将装着玉米的爆花机架在炉灶上,左手拉动风箱将火烧得旺旺的,右手不停地摇着爆花机,等到了一定火候将爆花机取下,把爆花机开口处装入口袋,用铁钩子把盖子打开,只听砰地一声,玉米就变成白花花的爆米花了,一阵白烟弥漫开来,爆米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好不馋人!这时,周围的小朋友就知道爆米花的到了,就会不约而同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来爆米花,有的来看热闹。
爆米花也是有学问的,至少是需要经验的,就如同打铁看火侯一样,火候不对,打造出的用具就不锋利,或者容易坏。爆米花时如果爆花机在炉灶上时间长了玉米就会被烧焦,时间短了就爆不出玉米花或者不能把全部的玉米爆成花。我小的时候就曾遇到过技艺不精的爆花者,爆出的花有的不开,有的似花骨朵刚刚开放,仅有少数怒放着,只能是吃一半留一半了。然而,大多数的爆花人还是能够“一炮打响”的,我在想,这样的人一定是有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功夫吧,不然他们怎能爆出那么好看那么好吃的爆米花?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手艺,为了赢得客户肯定付出了很多,我为他们的手艺所折服。
好多年没有听到爆米花的轰响了,尽管也时常吃到爆米花,但都不是以前见到的爆米花的样子,也许是科技进步的缘故吧。
又闻爆花声还是在三月三日的山会上,这天,宽阔的街道被左中右三路商贩分割成了窄窄的两条路,挨肩擦背的人流涌动着,我就在其中。忽然身后砰的一声巨响,我不由自主地猛然回头,只见一团白色的烟雾升腾,好奇的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拽着老婆从十几米远的地方折回来看个究竟:原来是一“惊天动地”人家——爆米花的。我喜出望外,长时间驻足观看,听爆花声,闻爆花香,观爆米花的火热场面。眼前见到的爆米花的过程跟原来差不多,只是布口袋换成了铁丝口袋,风箱也已换成了鼓风机,这一古老的爆米花我已多年没有目睹了,为寻找儿时吃爆米花的感觉,我特意让老婆买了刚出炉的爆米花,在山会上边走边吃,谈笑着,品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