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金秋沪上访峻青

金秋沪上访峻青

 

金秋沪上访峻青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和风送爽,丹桂飘香,这正是我们家乡丰收的季节。人们刚收获完了玉米,又在收获成熟的大姜,而播下的小麦种子也露出了尖尖的嫩芽。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季节,我和昌邑市老干部局刘英凯副局长、昌邑市作家协会姚凤霄主席、昌邑市电视台记者朱越同志一行四人,带着昌邑五十八万人民的嘱托,专程前往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看望峻青先生。

峻青先生是昌邑人民的老朋友,曾被授予昌邑市荣誉市民称号。他是我最敬仰和崇拜的一位当代革命作家和文学家,也是我的恩师,他为人平易、亲和。我和他初识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交往已半个世纪有余。五十多年来我们交往不断,虽经历了“文革”的风风雨雨和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他虽然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但仍不放下手中的笔,每年都有绘画、书法作品从上海给我寄来,这让我的生活品位大大提高,使生活充满了情趣。更使我不能忘怀的是,在他的影响、鼓舞、帮助、支持下,出版了我的两本诗文集,一本是《潍水情》,一本是《春风秋月》。在书付梓之际,他又亲自为我题写书名,终于了却了我的一个文学情结,圆了我的一个文学梦。

峻青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作家,小说、散文和诗歌都很出色。他的名字早已享誉海内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作家。作家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所占据的文学土壤,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什么样的作家。浙江绍兴、鲁镇养育了鲁迅,而高密东北乡养育了莫言,陕西塬上则产生了陈忠实的《白鹿原》著名长篇小说……家乡是峻青先生创作的根基,灵感来源于战争年代转战南北的经历,来源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我们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昌潍、潍河、昌邑、海阳……这些地方给他带来的文学营养。峻青先生理解这片土地,理解这里的人民,理解在这片土地上积聚的苦难和坎坷,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思考与忧虑。他的文学作品是社会主义文学宝库的重要财富,曾教育和影响了好几代人。他的名字就像一座丰碑、一座文学殿堂上的高峰,吸引着一代代文学爱好者于激情中去效仿、忐忑中去攀登。峻青先生既是一位革命军事文学的志愿兵,又是一位一直不忘自己使命的作家,无论是白色恐怖,还是枪林弹雨,他都不曾放下手中的笔。为了写作,他放弃了高官厚禄,埋头做一名专业作家。不为名利,只为安抚一个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友们的灵魂,只为当时战场上一个许诺,便成了他一生一世的契约。中国人民历代都喜欢作家,在我们国家里,文学作为民族的基因而存在。今天我们社会上虽然铜臭多一点,存在着轻文重利的现象,可峻青先生的作品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还有很多人是他的粉丝,特别是在昌邑。现在想购买他的书根本买不到。在2005年春天,他重回昌邑大地时,他的书一本难求,一时“洛阳纸贵”。那时谁手中能拥有他的一本《黎明的河边》将是一件非常骄傲自豪的事情。我的一本《黎明的河边》也不知在多少人手中传阅过。他的新版《峻青文集》8卷本,现已出版面世,并希望峻青先生在身体条件允许时,能回第二故乡昌邑签名售书,这将是昌邑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我们就是这样怀着对峻青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于2012年10月20日上午10时许,从潍坊出发,乘坐去上海的高速列车,下午16时20分到达上海的虹桥车站,历时6个多小时。几个小时的旅途历程,使我想起了古人的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今人又怎能和古人相比呢?

为了赶在九九重阳节之前见到峻青先生,我们赴沪的第二天,便前往峻青先生的居所。虽然时间是在深秋,但在江南的上海并未感到凉意,有的人仍穿着短裙。我估计气候和家乡要差一个节气。走的时候我还穿着一件外衣,而到这里我只穿一件T恤衫就可以了。8点10分我们从宾馆出发,搭乘出租车,穿过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街,听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喧嚣的闹声,也看到了大上海人们匆匆的脚步。8点50分我们在徐汇区天钥桥路段找到了峻青先生的家。相比峻青先生所居住的天钥花苑还比较宁静,在这里听不到汽车的轰鸣,也看不到熙熙的人流,三两个居民坐在巷子边上闲聊,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个宁静的小区里,还住着一位九十高龄的当代知名的大作家。九点整,我们如约而至来到了峻青先生的家。峻青先生早已在家门口等候我们了。峻青先生看到家乡来人非常高兴,脸上充满了阳光,他一边跟我们握手,一边不断地说着:“欢迎家乡人的到来……” 峻青先生是满头华发,他看到家乡来人心情格外高兴,精气神十足。一副墨镜架在额前,一件宽大的黑色夹克休闲服穿在身上,既儒雅又朴素,既庄重又随意,一看就像一位慈祥的家乡老爷爷,又不失一位大作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的风范,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很快就落座在了他的客厅里,待家人倒上茶水之后,我环顾了一下他的客厅,确是不俗。客厅布置的非常优雅、大方、美观、漂亮,体现了一种艺术美,也充满了书卷气。四个大书橱里摆满了许多中外名著。一边墙上挂着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墨宝,上面是文老为他写的“正清和”三字经,另一旁是峻青先生与夫人于康2005年在潍河岸边的合影。客厅的另一边墙上挂着他在龙年春节创作的六尺整宣的巨幅《红梅图》,题款是赖少其先生的墨宝:“红霞一片十里香飘。” 峻青先生喜欢画梅。2001年他给我画的一幅《墨梅图》并题款:“旅次无所有,聊赠一支春。莫嫌尺素短,应知乡情深。”每当我看到这幅画时,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挂在墙上的这幅《红梅图》,则道出了峻青先生经历过的无数个艰难困苦日子之后的喜悦,这是峻青先生对生命的最好的诠释和追求,也是他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题字,更是说明了峻青先生的追求和情操。文怀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峻青先生的好友,峻青先生告诉我们,文老今年已101岁了,身体非常好,还在满世界跑。前些时在美国哈佛大学讲学三个月刚回来。文老写的“正清和”三字经已是当今世人梦寐以求而不容易得到的墨宝,这也是他写得最短的文章,只有三十三个字,在他写的“正清和”三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孔子尚正气,

老子尚清气,

释迦尚和气。

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峻青先生看到家乡人非常高兴,宾主双方围绕峻青先生在昌邑工作、生活的经历畅叙友谊,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话题很快把我们带入了他在昌邑的那段艰苦斗争的日子。他向我们讲起了在昌邑那段难忘的岁月,和我们一起缅怀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我是1946年来到昌邑的,那时昌邑分昌南和昌北,我当时是记者也是工作队员,当时刚解放了的昌潍平原,党派了大批群运工作干部,来开辟新区工作,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我所工作的村庄就是李家埠。而与此同时,地主、恶霸、汉奸、土匪以及潜伏下来的特务和从外地潜进来的国民党特务们,像野草似的蔓延在整个昌潍大平原上。他们趁我们刚入新区立足未稳之际,袭击我们的工作队,监视和暗杀一切与我们接近的群众和积极分子。在那些恐怖的日子里,许许多多刚刚发动起来的村干部和积极分子遭到了全家被杀绝的惨祸,甚至白天在街上和我们的工作人员打打招呼或者交谈过一两句无关紧要的闲话,夜间也会遭到满门抄斩。这批杀人不眨眼的匪徒们,企图用血腥的暗杀政策,来镇压下新区群众的翻身运动。但强悍勇敢的昌邑人民却没有被这血腥的屠杀吓倒,相反地就在匪徒们残酷屠杀的血泊之中,一面‘武装自己,防匪保家’的大旗在昌南的平原大地上高高的竖立起来,这就是李成万。

李成万是李家埠村的一位普通庄稼汉,和千千万万的穷苦兄弟一样,他不甘受苦受压迫,渴望翻身解放。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痛苦向我们的工作人员倾诉,仅仅在街头上和一位工作干部聊了几句话,就遭到了特务的毒手,在一个刮着大风的黑夜里,匪徒们闯进了他的家,用斧头劈死了他的正在酣睡的老婆和将要出嫁的姑娘,他仅因避宿在外才幸免遇难。清晨,他回家一眼看到了亲人们血淋淋的尸体,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把脚一跺,跑到了工作队住处,向队长说的第一句话是:“队长,给我一枝枪。”第二句话是:“我豁出去了。”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支坚强的民兵队伍就在李家埠成立起来。这支队伍一成立,就投入了激烈的斗争中,成为捍卫人民翻身斗争的可靠武装。李成万就是这支队伍的队长。他带领民兵保卫村庄,清剿匪特,护送革命同志……不久,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当上了北孟区的武装部长。我和李成万同志,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生活中,也结下了很深的战斗友谊。他对我非常关心爱护,那时工作干部有不少遇到特务袭击暗杀的,为了我的安全,他总是不分白天、夜晚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我也总是时刻关心着他。有一次在昌南县敖头埠村的剿匪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一支崭新的匣子枪,这枪我很喜爱也很需要,可是我考虑到李成万同志也很需要,便把这支匣子枪送给了他。他如获至宝,对我非常感激。

可是不久,一件痛心的不幸事情发生了。九月,自卫战爆发了。驻在潍县的李弥第八军开始东进。为总结新区工作和备战,昌南县委在饮马镇召开了英模表彰大会,我和李成万一起从李家埠赶到饮马参加了这个大会,在会上李成万被选为全县和西海区的民兵英雄。大会结束后,李成万和我从饮马赶回了李家埠,准备当天晚上召开村民大会,布置备战工作。谁料想,就在这天夜晚,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趁我们在县里开会的七天时间里,村里的反动势力秘密收买和串通混入村政府和民兵中的坏蛋,布置了暴动谋杀的陷阱,并且还勾结了外面的一些匪徒进行里应外合。就在我和李成万回村的当晚,在村民大会上,当李成万刚开始讲话的时候,暗藏在自卫团里的匪徒们在他的背后开了枪,在这猝不及防的暴动中,我们的敬爱的英雄倒下了。那时我正在会场的另一角,和村长李元兴谈话,向他了解近几天村中的情况,听到枪声一响,李元兴说:“不好,闹饥荒了,你快走!”他拉着我向会场大门外冲去,这时会场大乱,群众也都争着向大门外涌去,可是会场大门已被敌人卡住,李元兴又返回身把我拉到一个装满了干草的草屋里,藏在干草垛中。敌人打死了李成万后,又叫嚎着,四处搜寻我,他们用刺刀向草垛里乱刺没有刺到我,就对李元兴进行拷打,但他始终也没有说出我藏在什么地方,最后我终于在群众的掩护下突围脱险了,可是,李成万同志,多么好的同志啊……”

峻青先生说到这里激动得流下了热泪,我为了不让峻青先生陷入悲痛之中,便提议让峻青先生讲一下解放后重返昌邑的一些事情。他告诉我们,1953年全国文协组织作家下乡下厂,他重返昌邑大地深入生活,在昌邑一住就是半年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生活的非常充实愉快。乡亲们常常把他叫到家里做客,他也不忘为大家排忧解难。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见到了许多老战友,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有的是潍河上的老渔夫,有的是新一代农民,有的是乡邮员,有的是乡村小学教师,也有的是小学生……多少年来,乡音、乡愁、乡思、乡情一直在困扰着他,直到回昌邑深入生活才解除了他的乡思和乡愁。他永远也忘不了在昌邑潍河岸边一座果树林中的小屋里,含着热泪写作《黎明的河边》小说初稿的情景,以后又陆续写出了《老水牛爷爷》等小说。峻青先生对昌邑,对潍河的感情的确是很深的。他说,在那革命战争年代,有多少个无星无月的黑夜,我们在潍河两岸的密林里出没,在汹涌的河流里战斗,在那些充满了悲壮和苦难的日子里,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许多果林被砍伐一空,许多妇孺惨遭杀害,滚滚的潍河,日夜漂流着被害者的尸体,然而,勇敢强悍的昌邑人民,却没有在血与火中屈服,他们倔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时一刻停止过战斗,也就是在这些战斗的艰苦的日子里,我和这些英雄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时间很快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怕影响峻青先生的健康,便把要办的事情向峻青先生提了出来,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要求,首先,为昌邑市文山诗书社题写了成立二十周年的贺词,又为昌邑老干局出版《潍水之子》一书题写了书名,这时姚凤霄主席又为峻青先生九九重阳节献上了两首诗。

一、  七律·壬辰重阳节为峻青老师而作

云涵秋影雁南飞,水淼山明入翠微。

人世难逢开口笑,峻青初见望星归。

但将菊意酬佳节,再作春香谢玉辉。

大雅雄文诗赋远,师言美德醉心扉。

二、  七绝·壬辰秋日抵沪为峻青老师而作

满园秀菊郁花香,中有幽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潍水意,清玄秋赋韵深长。

姚凤霄主席念完赠诗以后,峻青先生也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旧体诗写的特别好的诗人的诗。那就是文怀沙先生的得意女弟子空林子,并且把她写的两首诗提笔默写在姚凤霄主席早准备好的本子上,这两首诗是:

一、   端午有寄

得意文章失意身,斜阳千载竟如轮。

蛇虫繁盛趋初夏,桃李零丁怅晚春。

抱璞情怀终梦幻,怀沙心事只天真。

凭谁泣血空山下,且临江边吊古人。

二、因俗事相扰,暂闭博客,特赋七律一首,以告诸友。

东篱一夜弄箫筝,菊影零离奏不成。

如此秋风围十面,奈何春梦定三生。

人于月下犹低唱,心向天涯已远征。

来日梅花红似火,无边霜雪照归程。

峻青先生虽然已是九十岁高龄,但他的才思敏捷、头脑清晰实在令我钦佩和艳羡,他默写空林子的旧体诗时,不假思索,一气呵成,一面写一面赞不绝口的说:“好诗、好诗,真是难得的好诗!”我想不到这么高龄的人,记忆力还是那么好,能把别人写的诗记得那么清楚,竟能毫不迟顿的默写下来,而且不止记得一首而是多首。以后又在电视台记者朱越的要求下为她的父亲朱德金珍藏的一本峻青先生的散文集《雄关赋》上签了名。不知不觉中,将近两个小时过去了,最后我们和峻青先生合影留念。我们怕影响峻青先生休息和健康不得不起身告辞。峻青先生把我们送到门外,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我们离开了峻青先生,离开了峻青先生的家,第二天我们便离开了上海,回到了家乡。

回来后,第二天的上午正好赶上了庆祝文山诗书社成立二十周年的文艺演出大会,在背景大屏幕上,我亲眼目睹了峻青先生题写的庆祝文山诗书社成立二十周年的题词,我心中高兴极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