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禹帝时昌邑物产的贡路

禹帝时昌邑物产的贡路

《禹贡》中说,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潍水和淄水也已疏通了,那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广大的盐碱地。那里的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那里进贡的物品是盐、丝布,还有多种多样的海产品。进贡的船只行于汶水到达济水。

禹帝的名字叫做文命,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在颛顼帝之前,皇帝是用颜色或者天上的太阳,神鸟来区分他们的名字,比如炎帝称赤帝,轩辕称黄帝。自颛顼帝后以百姓的事务为帝命名。尧被称为放勋,舜为重华。禹帝的文命的意思是,禹帝不但曾是一个农官,平治水土,十三年而不归。并且禹帝会作歌曲,他因为舜帝有九德,曾做《九招》之乐歌颂舜的大德,禹帝在治理民众方面不施酷刑,对犯人组织起来治水、挖沟、罚劳改。对平民大修文庙,用唱歌跳舞的文教,感化万民。因此,禹帝死后的谥号是文命。怎样证明禹帝是一个曾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首先,《史记》中在舜时被举用的后稷、契、垂都在商周秦时被证实是三朝的先祖,是确有其人。因此,功劳最大,与他们同时被举用的禹也是真实人物。还有商朝成汤,曾对大臣说过一段话:“古大禹、皋陶为治水常年在外,取得了民众的安居。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这句话中,通称这四条国家的主要水运线为四渎,指这四条水沟均有人工疏通的地段。其中,江指长江、济指济水与黄河并流后的黄河、淮指淮河、河指运河。成汤描述的这段话,充分指出了夏末商初时代的统治中心的地理位置,就是在山东的西部、河北南部一带。这个地方就是禹贡时的所贡物产的目的地。禹贡中所描述的昌邑贡品是盐、丝布、多种海产品。这些物产至今仍为昌邑的传统支柱产业,因此所写贡物是真实可信的。仅有进贡的船只行于汶水到达济水。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大汶河西接济水东段分支,大汶河中段出现五条分流,与昌乐、安丘、昌邑境内的汶河出现断流。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古时候水势大,无河流断流现象。第二是昌乐境内出现了多次火山喷发,令河流改道。第三是解放后,人工建了冶源、雪野、嵩山等许多水库,改变了原水系地貌。但是,汶河的源头和大汶河入济水的河尾就足以证明将贡物自何地装船,运至何处是目的地。汶河源于山阳村地界处,北接虞河,东入潍河。那么昌邑贡物必定由里、灶户、利渔等地或水运,或陆运到山阳南港口。船只沿汶河、大汶河到达东济水,然后,进入可以往来行船的运河,使货船最后到达山东西北,河北的南部帝都所在地。昌邑的物产在禹贡中,海产品和盐、都是独一无二的地方特产。因此可以说,汶河这条水上通道曾是九州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历史记载的丝路盐道。同时,我们昌邑人民自古生产的老三样也曾是国家和世界的名牌产品。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