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寻找营丘

寻找营丘

营丘是姜太公初封齐国时的国都,它的真实地址至今在史学界可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营丘的真实定位和误判错定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先秦时齐姜文化的正统探究。

就是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有不少专家学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用一些歪理学说混淆黑白,扰乱历史真相,这表现在有人确信无疑的把营丘说成是都昌,或者说在昌乐,还有说在临淄。这些说法都不符合史记所说的“营丘边菜”。姜太公初到营丘与莱人大战的问题,也不符合齐国几代君王之后西迁,紧随其后又北迁临淄的历史记载。

最近,我从先秦时期有关北海郡的区划中,找到有关营丘的真实的地点为佐证,也从汉朝孔宙碑中发现了一些地理概念。下密胶东,齐郡齐州,北海下密,后齐改郡曰高阳。都昌(有箕山、阜山、白狼山),营丘(有丛角山、女节山)、临朐(昌国、逢山、沂山、穆陵山、大岘山)、寿光(闾丘县)、博昌(乐安)、益都(尧山、延山)、临淄(略,也为几座古老山名),由以上对北海郡的解释,就是北海郡即下密也称胶东,还曾称齐州,并且在后齐时曾改称高阳郡,北海郡所包括的地方都有山或县为标记。都昌所含的箕山应该是大泽山,在我们当地说恩赐惠泽,用方言讲就是给或箕的意思,阜山讲同音即现在的福山,白狼山即牙山。白狼和牙与吃人相关。益都即现在的青州、昌乐一带,有尧山和延山,临淄也有几座古老山名,由此可见营丘不在昌乐、都昌和临淄,而营丘地方有丛角山、女节山,这仍然是古老的山名,昌邑山阳地方的博陆山也称吕山,土名叫驴山子,博陆的同音可理解成有广博大量的驴子的山,在我们当地的方言中陆与吕与驴同音,吕山的同音即为驴山,丛角也指有许多动物头上的角或耳朵的地方,驴山子脚下曾是潍河进入汶河的港口,古时交通靠驴驮马拉牛运,由车辆到此转运船只,因此马牛驴到山上歇脚形成一座丛角山,女节山指与传说中的仙女、烈女有关的山。在驴山子东北近临,紧挨着的是青龙山,土语叫石臼山,此山有仙姑捣药的传说,有织女和孟姜女的传说,另有山坡上的石臼常年冒清泉,当地有污秽的语言指女阴,由以上对丛角山和女节山的理解,营丘即现在的山阳。沿潍河东岸在山阳之南的行营,之北有大营和下营等地名,山阳之所以被称山阳,一方面指在丛角山之阳,另有姜太公子孙最后在营丘的一任国君的名叫山,古时阳曾专指国都,山阳地名即齐国君山的国都地。丛角山也叫吕山,也有一定的源于国君的用意,因为姜太公第一个长子继位的人叫吕仍。在宋朝由欧阳修保护下来的汉朝很有名的孔庙碑中有记载,在碑阴刻写的孔宙碑出资的人,有门生齐纳是北海安丘人,吕升是北海都昌人。有故吏逢祈、X章、魏称。吕规四人都是北海都昌人,即孔宙在都昌,现在的昌邑做官时的故交朋友。

在汉朝时的安丘和昌邑还称北海,这是从先秦时延用下来的,说明汉时营丘即山阳,因居于安丘,昌邑之间,也应仍为北海郡范围内,而这时的潍河中下游西岸地称北海郡或者安平下博,只有潍河东岸始终称北海郡。

还有国内时间最早的姜氏族谱营丘堂和姜氏词堂在昌邑城内,昌邑市内的潍河两岸密集分布着姜王姓氏族人,那座被历史长河所封存的废都营丘不在昌邑的山阳又会是在哪里呢?姜太公当年兴北海鱼盐之利。富国强民,他既是军事谋略奇才,又是振兴经济的高手,只有山阳是水陆两通的战略要地。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