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我与音乐

我与音乐

我与音乐之缘可以追溯到我刚刚记事儿的时候。小时候的我精神头儿还是蛮足的,大人们昏昏欲睡了,咱的小眼睛仍贼亮贼亮的……这时候奶奶便将我搂在怀里,一边用手轻轻儿拍着脊背,一边悠悠地有节奏地吟哦:“哦,哦,小孩儿困了,小孩儿他姥娘打盹喽……”一边又一遍,直至我酣然入睡。

上“育红班”时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学唱歌儿,唱的最多的是《打靶归来》。只记得小伙伴们个个小脸儿憋得通红,将“一二三四”喊得震天响!

上小学时就有了专门的音乐课,不过那时还不叫“音乐”,叫“唱歌”。教我们唱歌的是于秀婷老师,她那时三十多岁,长得很好看,歌儿唱得好,风琴弹得也好。于老师一阵脚踏手弹,“破木箱子”顿时传出悦耳的声响,令我们惊奇不已。那时我们唱的都是革命歌曲,比如《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大海航行靠舵手》……记得有一句歌词是“毛泽东思想是笸箩里的太阳”,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太阳怎么能放进笸箩里呢?不把笸箩烧坏了么?后来才晓得人家原词是“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师范时音乐很受重视,每天晚自习前的半个小时,同学们轮流登台亮嗓。记得我第一次登台唱的是《红梅赞》,自我感觉相当不错!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尖叫,最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连我自己也感到意外,没想到反响竟是如此之大。下了晚自习问老乡,他说爱民我实话告诉你,人家“五音不全”顶多少了一个半个的“音”,你最多两个半“音”!得,再放大一百倍,岂不成了“二百五”了!

参加工作后咱是高低不开“金口”了,只有在没旁人的时候偷偷哼哼几声儿。有一次妻子实在忍不住了,说俺求求你快歇歇吧,人家唱歌是“音乐”,你唱歌是“药人”!

该当咱与音乐有缘,一次偶然的“网遇”,结识了一位词曲大家,他就是《记者之歌》的词作者刘景贤老师。刘老师为人低调,谦逊和蔼,面色微黑,相貌一般,与他的作品相映成趣。

近日听了刘老师作词的原创歌曲《家乡就像一支歌》,真是美啊,美到俺的心眼儿里了。小魏老师那甜润的歌声就像天使的小手,挠到了俺心灵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痒溜溜儿,舒服服,真是过瘾!看完视频俺禁不住提笔留言:“词美,曲美,人美,唱的美,背景美!”老实讲魏娟老师的相貌乍看很一般,唱完歌你再瞧,光彩照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不知你发现没有,刘老师的歌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真情,优美,有嚼头儿!不信的话你可以把他的歌词翻出来读一读,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默读一遍,顺,美;然后低吟一遍,词句行云流水般淌进了你的心里;最后高声诵读,不禁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大呼过瘾后口齿留香!

歌词如是,诗赋文章所有文学作品亦如是,若能经得住读者这“三读”,方可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曲老歌久唱不衰,可不单单是音乐的力量!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