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从公路变化看昌邑发展

从公路变化看昌邑发展

       1994年是历史长河中平常的一年,平常到只是一个纪数。但在有2235年设县历史的昌邑史上,这一年却很不平常,正是在这一年,昌邑的历史翻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经中央政府批准,昌邑县在1994年撤县设市,从此,新的昌邑市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新起点,开始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新征程,同时掀开新篇章的还有与人类发展共生存的昌邑公路交通事业。
      实际上,撤县设市之时,新中国成立后的昌邑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励精图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昌邑的工农业生产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均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以公路交通为例:建国之初,全县能通车的县以上公路仅有两条,通车里程42公里,其路况也极为可怜,全国知名的烟潍公路也只是一条路基宽6米的土路,晴通雨停,其它道路的状况可想而知。经过全县人民四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到撤县设市时的1994年,全县已拥有省级以上干线公路5条总里程166.1公里,县乡道路11条总理程134公里,“公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此时,我县公路已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抑或对社会经济的助推作用来说都是空前的。在此基础上,在新的昌邑市委几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的谋划和率领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社会经济水平取得了更上一层楼的成就,同时,公路交通也得到长足发展,在撤县设市二十周的年今天回首盘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
      公路的数量与质量:高速公路由一条济青高速公路,长27.2公里,增加了二条,分别是潍莱高速、荣乌高速公路,总长39.64公里;国道数量虽然没有增加,但质量等级由路面宽10米的二级公路全面升级为路面宽24米的一级公路;省道增加一条潍胶路,长27.2公里,原有省道全部路面由宽10米的二级公路升级为宽24米的一级公路。也就是说,我市境内省级以上干线公路不仅数量上增加了66.84公里,是县政府时的40.24%,而且质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全部达到了国家一级公路以上标准。县乡公路也从1994年拥有不到200公里(半数以上是砂土路)的基础上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的目标,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国省道干线为框架,县乡道路为网络的村村通达的公路交通格局,这为昌邑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桥梁建设:以潍河为例,1994年有公路交通大桥5座,分别是济青高速桥、潍石路桥、交通街桥、漫水桥、新海路桥,总长3072.54延米,设市以来,1999年建成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一座,长860米;2003年建成原烟汕路(今平安街)大桥一座,长906.4米;2008年建成荣乌高速公路特大桥一座,长2357米;2010年建成206国道金口大桥一座,长604米;2014年建成院校街大桥一座,长398米。这五座大桥共计5125.4延米,从数量上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668倍,在质量、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上的跨跃更是远胜于前者。这五座大桥与原有的五座大桥一起使世代居住于潍河两岸的昌邑人民不再视潍河为“天堑”,十桥飞架东西,两岸已成坦途。而且,这十座大桥有五座位于城区,其中的院校街桥、交通街桥、平安街桥、金口大桥在构成了昌邑城区跨潍河发展主框架的同时,还因各自不同的造型构成了潍水风情湿地公园独特的风景,就连失去主干线交通功能的漫水桥也因独具匠心的改造变成了潍河湿地公园的亮丽景点。
      路域环境的变化:1994年以前,人们对公路的使用要求是“畅通快捷、安全可靠”,路上看到的是拖锨带耙的养路工人和烟熏火燎的挖补场面,而今经过公路人二十年的努力和路域环境专项治理活动使昌邑大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经过精心打造的每一条公路都是一条绿色长廊,这些绿色长廊与博陆山百年梨园、绿博园、潍河风情湿地公园、万亩柽柳林特色绿化板块一起将昌邑大地打造了成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锦锈花园,打造了昌邑北方绿都的名片。公路交通的使用理念由原来的“畅通快捷、安全可靠”升华为“畅、安、舒、美、优”,突显了“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一步一景致、出门即旅游”的公路交通效果。如今的养路工变成了养护专用车的操作手、巡路工,路面损坏也实现了即挖即补的机械化施工,再没有挖出的路面坑槽挡路、也没有了灰头土脸的养路工人,公路养护也实现了生态环保。
      与以上变化相对应的是整个昌邑市面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1994年设市时平安街不过刚刚建成,当年傍城而过的国家干线公路,今天已变成两侧高楼林立、繁花簇拥的集行政、商务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大街。同时,昌邑工农业总产值由建国之初的不足4千万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8亿多元,再到2010年的230.3亿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往昔再看今朝,体会着二十年来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心中颇有感触,我们要感恩,不仅仅是对社会感恩、对国家感恩、更要对那些为着这些变化付出过的人们感恩。我们要振奋,激发起每一个人的饱满热情努力工作、去回报社会,去把我们生活所在的昌邑古城建设得更加美好。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