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张居正与昌邑人民

张居正与昌邑人民

在张居正辅政期间,国富民强。使明朝的边疆始终维持着和平与安宁。对此,张居正曾赋诗云:《九塞称臣》

幕南秋色静王庭,月满边关夜不扃。

北地胡儿能汉语,西陲宛马尽龙形。

屯田督护休乘障,破虏将军早勒铭。

干羽两阶文德洽,九重端拱万方宁。

国家政治安定,使多民族经济得到发展。毫无疑问是良相张居正治国有方。

张居正的先祖张关保,是安徽凤阳人,为朱元璋起兵时的一个士兵,因作战有功,入了湖广的军籍,到张居正时就成了湖北江陵人。他是明朝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他48岁任宰相,辅佐10岁的神宗小皇帝治国,推行改革新政时,在改革马政,治理黄淮,防腐治贪方面与昌邑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马匹作为一种军用乘骑和交通工具,在封建时代是必不可少的。明王朝疆域辽阔,官僚机构和军队庞大,对马匹的需求量很大。马匹除来自于蒙藏,主要是散养于民间,昌邑由于居于胶莱河、潍河、虞河三河之间,水草丰美,是明王朝的主要养马场之一。家家户户百姓都要养马,每年须向官府缴纳马驹一匹。如不能缴纳,或种马死亡,养马户要赔偿损失。明中期以后,由于土地兼并,大量草场被侵占,养马户常卖地购马赔偿官府,弄得百姓倾家荡产,出现“地已卖尽,马犹在户。”百姓实在不堪负担,只有逃往。在万历九年,张居正将民养官马改为折银五两,另外,每年每匹加征草料银一两。拿税银与蒙古互市,购买马匹。通过改革马政,将人民从水火中救出。以致保证了昌邑自万历九年后,人口大增,土地出产粮食的数量大增。

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经五代十国至南宋,江南地区成为富庶地区,元明时期,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江南。而运送江南财赋的主要渠道就是大运河。金元时期政府不治理黄河,黄河泛滥,并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改道向南流,劫夺了淮河的下游和出海口。汹涌的黄河并入淮河后,致使黄淮一再决口,使大运河漕运中断。频繁的治河工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南方漕粮运不来,成为政府的巨大负担。

张居正带领朝臣万恭、傅希挚、吴桂芳亲临昌邑大地实地考察,做出了开凿胶莱新河的策略,计划把漕船由南淮入海,再取道胶莱新河入渤海湾。按当时的行政区划版图,这一胶莱新河牵扯到的高密和平度地段都属昌邑境内。但经昌邑人民一年多时间的开挖河道,没能治理成功。在万历四年,张居正支持漕运总督吴桂芳的主张,疏通了黄河古道入海口,并“挽南淮入河”,使淮、黄二水向西转北并入海。确保了大运河漕运安全。在万历六年,张居正任用潘季驯为漕运都御使,在这时他做出了“以水治水”、“束水攻沙”的决定。张居正多次据实地考察,如要保持黄河入海口不变必须解决泥沙淤塞。他分析潍河(也称淮河)水清,黄河水浊,潍水弱,黄河水强莱河水一斗,带泥沙六开,夏秋水大达八开,冬春水势不急,泥沙滞流。应该以潍水入清口,以清水冲刷黄河水的浑浊,修筑高堰大坝以束潍水入清口,使潍、黄二水并流入海,则黄河口就能得到自我疏浚。经过多次的考察研究,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治河计划。

张居正拨银56万余两做工程费用。于万历七年十月工程竣工,昌邑人民筑潍河新坝两岸计三百余里。塞决口130处,全面解决了国家困扰已久的漕运问题。节省了国家财政开支,有力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在万历三年至四年昌邑人民治理胶莱河之时,昌邑知县孙凤鸣贪污勒索案,于万历四年十月事发。在处理此案时,张居正对神宗说:“方今法纪粗张,而贪风未得到遏制。若要天下太平,须得百姓安宁。若要百姓安宁,须得官吏不要钱。”神宗帝赞成他的主张,并提出疑问说:“孙凤鸣乃进士出身,怎么会这样无耻?”张居正愤慨地说:“此人自恃进士出身,故而肆无忌惮。今后皇上用人,只要考课其功绩,不必拘泥于资格。如果奉法守分,不贪钱财,就是下等官吏,亦应当得到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不守规矩,即使是高官贵族,亦应重处。”表明了治贪的决心和不以资格用人的鲜明立场。

透过史实我们仿佛见到了在天灾人祸中挣扎的昌邑先民们,当然也了解到了昌邑人民对张居正推行新政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不忘历史,让我们更加感恩如今的幸福生活。而今的昌邑,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政府带领人民仍然是治理利用三河一海,建设绿色昌邑,智慧昌邑,已成为令全国人民瞩目的先进示范县。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