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乱侃红楼之林黛玉

乱侃红楼之林黛玉

尽管《红楼梦》判词、批语中多次将“宝黛”并列,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更倾情于林妹妹,窃以为她才是小说中真正的“女一号”。

林妹妹出身书香门第,高贵典雅,知书识礼。初入贾府时虽只有六岁,然表现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从容与大度,说话有分寸,事宜识大体。王夫人对这位小外甥女表现出一种天然的“不待见”,屡屡设计试探,欲令其失礼出丑,可谓心存不良。但却被聪明的林妹妹巧妙地一一化解了。王夫人的这一“天性”大约是来之于黛玉的母亲贾敏,是“怨屋及乌”的自然流露。贾敏出阁前可是老太太的“心尖肉儿”,“我这些儿女,所疼着独有你母。”(贾母对黛玉语)由此可见贾敏当时在贾府的地位。王夫人嫁过来后与这位小姑子相处过几年,估计关系相当不咋地。你想贾政等人都难与贾敏争锋,无才无德心理阴暗的王夫人又如何能入贾母的法眼!这个曾经的王家“二姑娘”,那些年被这位才华横溢的小姑子压了何止“一头两头”!其时她嘴上不说,心里能不怨恨吗?我想这也是林妹妹爱情悲剧的最初根源。

有人说林妹妹尖酸刻薄小心眼儿,这一评价我实在不敢苟同。其实如果你仔细读书就会发现,只有涉及到林妹妹那排他性的神圣爱情的时候,她才会弄小性子,刻薄尖酸不讲理儿,其他事情上还是蛮大度随和的。比如她教香菱写诗、赏送燕窝婆子打酒钱、随手抓给小丫头佳蕙一把零钱等等等等,无不折射出林妹妹的真善美。她的平和,她的友善,她的高贵典雅,读之令人动容!大家还记得那一次看戏吧,凤姐儿说有一个人扮上去极像台上的小戏子,史湘云不妨头儿说出了黛玉的名字。换上一般人早恼了,然而黛玉并没有恼湘云,事后仍是姐妹情深,未见有什嫌隙,可见他压根儿没把此事放在心上。林妹妹真正恼的是宝玉,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给湘云使眼色儿,太小家子气了!妹妹很失望,后果很严重!一场爱情风波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林妹妹在贾府“不差钱儿”,缺的是亲情真情。尽管贾母宝玉等人对她疼爱有加关心备至,但自己总归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之人,多愁善感在所难免。况且有一只无形的黑手正慢慢向她逼近,不由地生发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慨叹。这一严酷的现实在“清虚观打醮”一节达到了高潮。

端午节前元春赠礼,独宝玉宝钗一模一样,暗示意味相当明显,实际上等于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宝玉未来的妻子,贾妃选中的是宝钗,不是黛玉!这当然是王夫人一手运作的“杰作”。王夫人在小说中是一个相当能隐忍的人,平时吃斋念佛,给人以老实心善的错觉,一旦她觉得时机成熟,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出手,务求一剑封喉!“端午节赠礼”一事,就是王夫人借元春之皇妃身份,压贾母屈服。

想必大家不会忘记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提亲的事。这位张道士可不简单,他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张道士对贾母讲:“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老张提的是谁啊?宝钗呀!前面正月二十一宝钗不是刚刚过了十五岁生日吗?张道士这是授贾妃旨意来替薛家提亲了。贾母是怎么回答的,“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你们那“金锁”不是和尚给的么,我这“不该早娶”也是和尚说的,来了个“以毒攻毒”!你们薛大小姐比我们宝玉还大一岁呢,耗吧,看谁耗得起!贾母一口回绝了张道士的提亲,等于明确向大家宣布:宝玉的婚事,我说了算!别人休想插手,即便是皇妃也不行!那贾母要给宝玉娶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呢?其实就一条:“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谁啊?哈哈,算你聪明,林黛玉呀!这“双玉”的感情基础可是老人家“从娃娃抓起”的,即便是吵吵闹闹,一会儿好了一会儿恼了,那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那贾母为什么取黛弃钗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薛家“失德”。薛蟠为争夺英莲打死冯渊一事早已闹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来京后更是丑事不断,“顶风臭四十”。薛家所为贾母岂能不知?其实这也是宝钗“选秀”未中的主要原因。二是薛家“选秀”未果,然后退而求其次欲嫁宝玉,这也是贾母所不能容忍的。最重要的是林父病重之时,已通过书信方式同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自己的岳母达成了重要共识——将林黛玉“托孤”贾府,成人后嫁宝玉为妻。同时贾府托管林家全部遗产!

林家之遗产数额是相当巨大的!你想至林如海已是五代单传,林又是探花出身,钦点“巡盐御史”,家私之丰可想而知。如海离世前曾向贾府修书一封,具体内容虽未明言,但从贾母的反应即能看出端倪。“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贾母为什么“定要”贾琏前去?因为贾琏是荣府的大管家,是黛玉的亲表哥,由他代表贾府出面料理林父的后事与遗产,合情合理合法!林家五服以内已经没有亲人了,黛玉是唯一的遗产继承人。即便有个别远亲对林家财产有觊觎之心,惧于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之势焰,也只有望而兴叹了。林家之遗产到底有多少呢?书上没讲,我保守估计至少“千万”。因为后文贾府财力不济时贾琏曾慨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当然这“三二百万”绝对不会是他交到“官中”的林家遗产,这钱是他代表贾府处理林家财产时割的“耳朵”,入了自己小家庭的“小金库”了。

那么贾琏上交到贾府官中的林家遗产哪儿去了?听我慢慢道来:林妹妹从扬州回来后,紧接着描写的就是“贾妃省亲”。为了兴建“省亲别墅”,贾家的银子花得像淌水。你想此时入不敷出的贾府哪来的如此财力?唯一的可能就是挪用了林家的遗产。按说林家的财产贾府只是托管,这笔钱应划归在林妹妹名下,由林妹妹成家后支配。但元妃省亲事关家族兴衰,贾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默许暂时挪用了相当一部分,好在也算是用在了正经大事上。还有一部分仍在贾母手中,那是林妹妹托底的婚嫁金。遗憾的是这笔钱仍然没全部用到黛玉身上,真正用到她身上的那部分银子竟是丧葬费用!

黛玉之死肯定在贾母过世之后,此时她失去了强有力的“保护神”,只能由着“第一夫人”王夫人任意宰割了。续书讲贾母改变了主意弃黛娶钗,简直是胡说八道大煞风景!此续当数高鹗之最大败笔!“清虚观打醮一回贾母粉碎了王夫人等人“金玉良缘”之图谋后,王氏集团曾一度偃旗息鼓,“木石姻缘”渐行渐近。但谁也不要小看王夫人,这个女人是很能隐忍很有耐性的,贾母的离世,又使她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金玉良缘”死灰复燃!我猜想,极有可能是王夫人等趁着宝玉去五台山替贾母超度亡灵之机,为黛玉另寻了一门亲事,林妹妹却死活不应,只等宝玉快点儿回来。而就在这当口儿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林妹妹此时身心俱疲,病卧潇湘馆。王夫人等为了表示关心,前来探视。众人刚到门口儿,忽然笼子里的鹦哥用像极了林妹妹的口吻念白了《西厢记》里的两句诗!这“作死的”无意中“扇了”林妹妹“一头灰”,黛玉清誉被毁!

林妹妹万念俱灰,欲哭已无泪,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悄悄走出潇湘馆……她面向宝玉远行的方向悠悠念道:“你这个前世的冤家,妹妹先走一步了,我们来世再会吧!”于是一根丝绦系桃枝,寂寞帘栊空月痕!冥冥之中却有歌词在耳际隐隐回响: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细飘春榭, 落絮轻粘扑绣窗……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昨宵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其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