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京华漫记》之三藏在深闺人未识

《京华漫记》之三藏在深闺人未识

《京华漫记》之三

            藏在深闺人未识

                 ——名人故居之旅

        我有一个偏好,大凡每到一地,除了博物馆之外,最感兴趣的就是名人故居之类的文化遗存了,其次是自然风景。至于繁华的闹市、喧嚣的商场、摩登的游乐园、光怪陆离的人造景观等,是从不问津的。

    北京作为古都,自古就是名人荟萃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名人故居、旧居、纪念馆等遗存,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研究者、崇拜者的目光。到了京城,即使行程再紧,我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怎么也得拜谒几处名人故居,既是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又可增加自己的阅历,何乐而不为?

    早就听说老北京城的宅子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之分,辛亥革命以后,当年住在豪宅大院的王公贵族、达官显贵的后代,纷纷卖房租房,以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住过的宅子,成了名人或买或租的住所。因此,北京的名人故居大多集中在东城区和西城区。在晋阳饭庄老乡聚会时,西城区组织部的纪部长(都昌人)也在场,我问及此事。纪部长一听哈哈大笑:你算问对人了,西城区名人故居近百处,北京十大名人故居我们西城区就占了六个,饭庄旁边就是我的“本家”纪晓岚故居,咱们现在就去参观,其它的明天周末我来当向导。没想到纪部长不光热情,还是个急性子。妻弟说,我们朋友平时不叫他纪部长,而是都叫他“急”部长。逗得大家都笑了。

 我们跟着“急”部长出门来到纪晓岚故居,门牌上写着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宅子为一两进院落,朱门,灰砖墙,院中紫藤繁茂,有着书香门第的清雅。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手植,恐怕花前月下这位风流才子从中获得了不少灵感罢。走进后院的阅微草堂,长长的旱烟袋引人注目。据说编纂《四库全书》时,纪晓岚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只吸完一半旱烟,于是落下“纪大烟袋”的绰号。至此我恍然大悟,原来充满奇闻异事、妙趣横生的《阅微草堂笔记》就诞生在这里!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是唯一能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阅微草堂笔记》有过高度的评价:”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籍,又襟怀旷达,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纪晓岚,名昀,清代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除著有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编纂《四库全书》上。《四库全书》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丛书,收书达三千五百多种,超过了《永乐大典》。其中,200余卷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纪晓岚总纂,其在中国版本目录学研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听工作人员介绍,纪晓岚故居原为岳飞21代孙岳钟琪的住宅。从11-39岁、48-82岁,纪晓岚在此居住了62年。中间几年,曾在街南面的湖广会馆居住过。纪晓岚去世后,其后人将宅子卖掉。2003年政府收回,修缮后对外开放。故居饱经200余年的风雨沧桑,虽有些破旧,但风韵犹存。尤其是门前的那架紫藤,遒劲盘旋,枝繁叶茂,繁花满树,芬芳四溢,为故居增添了不少风采,依稀可见当年主人之风流雅致。

 第二天,在纪部长的陪同下,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西城区手帕胡同21号的龚自珍故居。此地乃龚自珍在京住地之一,三进院落,另有东西跨院。院内当年曾有道光御笔“福”字匾及“耕读堂”匾。龚自珍为清末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等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止鸦片。龚自珍是晚清著名诗人,自成一家,有“龚派”之称。目睹清廷腐朽、官场腐败,1839年愤然辞官归家。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我们就读了他的散文《病梅馆记》、诗歌《己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至今记忆犹新。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禁想起他弃官离京时吟出的豪迈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之二)。斯人已去,故居犹存。 抚今追昔,不由得感慨万千。

 随后来到梅兰芳故居。梅大师的故居在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系典型的四合院建筑,。解放后梅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最后十年,1961年逝世后,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将这里建为梅兰芳纪念馆,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安放着汉白玉梅兰芳塑像,由雕塑大师刘开渠(油画杰作《开国大典》作者)创作。馆内东、西、北房筑有穿廊,廊沿上有彩绘。共有4个展室,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介绍了梅先生一生的艺术生涯和社会活动。馆内设放映室,放映梅兰芳舞台艺术片和传记片。梅先生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8岁学戏,11岁登台,熔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炉,创立了独具神韵的“梅派”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代表作有 《宇宙锋》、《贵纪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剧目。1930年曾到美国演出,大获成功;并三次到日本、两次到苏联演出,是把京剧艺术传播到海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个中国艺术家,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向海外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八年抗战期间,他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寇演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1949年后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梅兰芳文集》、《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先生还喜爱绘画,曾拜著名画家王梦白、齐白石为师学习国画,与国画大师吴昌硕、张大千、陈师曾、陈半丁等交往甚密,画艺不凡,因此,展品中有不少梅先生和这些大师的画作。

 看到梅先生如此的爱国敬业,多才多艺,感喟良多,方明白大师是怎样诞生的。对大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禁更加肃然起敬。最近看到京剧程派传人张火丁在美演出引起轰动,应该说也得益于85年前梅先生首次将京剧艺术传播到美国,让外国观众了解并喜爱上中国传统艺术。。   

 离开梅兰芳故居,我们又到了坐落在西城区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3号的齐白石故居。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三合院带跨院的住宅,期间金石书画点缀,显得古朴雅致,翰墨飘香。 齐白石自50岁后直至逝世前,一直住在这里,据现寓故居的白石六子、画家齐良迟介绍,白石老人在此作画两万余幅。三间北房是当年的 “白石画屋”,因屋前安有铁栅栏,又称铁栅屋。北房檐下,悬挂着齐白石篆刻的“白石画屋”横匾。白石老人是中国近当代首杰出的国画大师,与吴昌硕、张大千齐名,在画坛有“南吴北齐”、“南张北齐”之称。年青时作过木匠,57岁时“衰年变法”,自成一家,诗、书、画、印具精,称为“四绝”,作品被视为国宝,国家禁止出境。他画的虾与徐悲鸿画的马、李苦禅画的鹰号称“三绝”,无与伦比。他作画题材广泛,连老鼠、苍蝇、蚊子也入画,前几年他的一只苍蝇都拍买到几十万元。文化部于1953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196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故居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曾任北京画院首任院长,那里有齐白石美术馆,他的画作精品、手稿等大多藏于那里,几乎每次到京我都去参观欣赏。 

 时近中午,来到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这里是美术大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建国后中央美院首任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合会长徐悲鸿纪念馆,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原为徐悲鸿故居,门口悬挂着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的“悲鸿故居”匾额。1953年徐先生逝世当天,其妻廖静文女士即将故居捐献给国家,辟为徐悲鸿纪念馆。这里收藏展示了徐悲鸿的著名油画《田横五百士》、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八骏图》等代表作,还有素描、书法精品力作,以及他倾毕生精力收藏的一万多件历代名家书画、碑拓珍迹等,被先生视同生命的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白描人物长卷《八十七神仙卷》也赫然在展,画上盖有“悲鸿生命”四字印章。纪念馆内还陈列着徐悲鸿自画像、其作画的巨幅照片等。欣赏着这些难得一见的国宝级艺术珍品,流连忘返,如醉如痴,早已忘了时间流逝,要不是纪部长提醒该吃饭了,肚子也不觉得饥饿。客随主便,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徐悲鸿纪念馆这座书画艺术宝库。

 吃过午饭,我们一行赶往革命先驱李大钊故居。李大钊在北京十年,曾在八个地方住过。其中西城区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是其1920一1924年时的居住之所。此处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在这里,他与妻儿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该院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为典型的北方民居,古朴无华,简洁淡雅,与先生的人品风格极为相称,体现了共产党人甘于清贫、艰苦朴素的可贵精神。院中三株海棠树,亭亭如盖,风华正茂,为故居平添了明媚春色。故居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庆龄故居坐落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是北京名人故居中仅有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一处是郭沫若故居)。来到一代国母的故居,门前水天相映,堤岸杨柳轻扬,院内曲径通幽,花木扶疏,楼台亭榭错落有致。故居保留了王府花园布局,融入西式别墅风格,雍容典雅,幽静别致。此地原为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196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规划在原主体建筑上接建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先生的住所,宋庆龄先生在此生活工作了十八个春秋,直至逝世。

 最后参观的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的鲁迅故居和博物馆。青灰砖墙、朱红门窗,鲁迅故居有着典型四合院的特征。这里收藏文物近10万件,不仅有大量鲁迅先生的手稿、藏书、友人信札等,还有许广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瞿秋白等人的遗物。鲁迅先生喜欢版画,这里还陈列着先生创作和收藏的版画作品。故居由鲁迅先生购买并亲自设计改建,房屋建好后,先生把母亲和自己从未承认的原配夫人朱安接到这里居住,可见先生为人至孝、淳厚。在这里,先生结识了许广平并结为伉俪。在此居住期间,鲁迅先生共写作、翻译了200多篇文章,后收入《野草》、《朝花夕拾》、《彷徨》、《坟》等文集中。我们上学时学过的许多课文,原来就出自这里!

 晚上吃饭时,我对纪部长一再道谢,若无他这个好向导,一天的时间哪能参观这么多名人故居。

 两天后,在去香山途中,我们还到西山黄叶村拜谒了曹雪芹纪念馆。说起来,曹雪芹还是我们昌邑的“亲戚”呢,其祖母、《红楼梦》中贾母的原型就是昌邑奎聚街道东隅村人,乃康熙朝苏州织造兼两淮盐运御史李煦(原姓姜)的堂妹,这在红学界已成定论,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著有考证专著。2008年,胡耀邦之子、曹雪芹研究会会长胡德平先生来潍坊曾了解此事,市领导问我有关情况。据我所知,我市博物馆副馆长王伟波研究员手中握有一批相关资料,在我建议下,由王伟波带着有关资料到潍坊富华大酒店面见胡先生。这批资料得到了红学界的高度重视,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王伟波编校的《虚白斋尺牍校释》一书,在红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我还参与接待了从北京来的一帮红学界人士,其中就有曹雪芹纪念馆馆长,是一位极富书卷气的女士,席间我请教了一些问题,获益匪浅,因此对西山黄叶村印象极深。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据考证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 曹雪芹生于南京江宁织造世家,童年时代过着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13岁时,因经济亏空案被抄家押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居住,几经搬迁,晚年回到香山正白旗祖居,靠卖画和亲戚接济维持生计,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于“壬午除夕,泪尽而逝”。正是在这里,他创作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伟大的不朽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问世以来,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书黄叶村”的地址,一直是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探索的课题。1971年4月4日,在香山地区正白旗村39号发现了一座带有几组题壁诗的古民居,经专家考证认为是曹雪芹著书之所。1983年,根据有关诗文所说曹雪芹晚年”著书西山黄叶村“以及其他描述,于正白旗村旧址、现北京植物园内建成曹雪芹纪念馆。纪念馆门口上方有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黄叶村”匾额,门旁悬挂着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题写的“曹雪芹纪念馆”牌匾。展室中除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还陈列有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许多实物资料。原来的题壁诗重新进行了临摹复制并按原状展出。黄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菜地,一派乡村田园风光。

 我想,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美丽清幽的自然风光,一定给了晚年的曹雪芹不少创作的灵感和心灵的慰籍罢?

 这次拜谒名人故居,与这些大名鼎鼎的文坛巨匠、艺术大师、社会名流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大受裨益,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名人故居总的来说比较破败荒凉,访者稀少,给人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感觉,亟需修缮保护和弘扬光大。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文物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舆论宣传跟不上、社会关注度低等普遍存在的通病,君不见,各地在城镇拆迁改造、开发建设时拆毁文物遗存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好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做到留下遗产、不留遗憾,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传统和现代的纠结中,人们往往搞不懂文化和文明的区别。文明是普遍的,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得到全人类认同的,就是文明;而文化是个别的,是我们区别于他们的东西。我们不能用文化拒绝文明,同样也不能以文明的名义扼杀文化。高楼大厦到处都有,拆了还可以再建;而文化遗产有其唯一性,毁掉不可再生。作为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应做文化遗产的保护神,不做文化遗产的刽子手”。具备这样的境界,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莫大焉。

 但不管怎样,只要这些名人故居还有幸“健在”的话,再到北京,我还会登门拜访的!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