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那些年,我也当过“摸金校尉”

那些年,我也当过“摸金校尉”

                               
那些年,我也当过“摸金校尉”

 岁末,有一部电影很火,是根据有着超级IP的网络小说《鬼吹灯》改编的奇幻冒险电影《寻龙诀》。它讲述了胡八一、王凯旋与Shirley杨从大洋彼岸归来,再入草原千年古墓,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之旅。这部电影的故事讲的是盗墓,而我是在文革期间参与过挖坟。

 我从联中毕业时,刚过了十四周岁生日不久,是一个涉世未深四六不懂的小青年。正好那几年春季升级升学,年前毕了业,从学校回到家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生产队里的一名社员。当时对于村里的老农民,有种流行的说法叫做修理地球的,本人修理地球的生涯从此拉开序幕。临近春节天气又冷,在家里猫着挨过年去,还未过二月二,就跟着社员们一起参与了轰轰烈烈的挖坟运动。

 虽然上学时经常早午晚、星期天和麦假秋假到队里干活挣工分,有过锻炼,但真正当上正式农民天天出工,还是很不适应。譬如挖坟这个活,重活干不了轻活不攒门而且还胆小害怕。拿洋镐开坟顶干不了,推车运砖干不了,只能是用铁锨起坟池子的砖。先用锨起下来,再用手把又湿滑又粘糊的砖扔出去。等到砖块湿气散发散发,然后搬砖装车。一般坟大都是青砖砌的坟池子,上边发碹,然后石灰踩顶。等到“搬山分甲”之后,掉落的土块碎砖早已将朽棺腐骸埋个差不多。一般起砖时看不到尸骨,但我干活仍不那么仗义且畏缩拘束。一个大爷就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从前专业盗墓的传说让我长胆。其中有一段说的是盗墓贼进入墓穴后,打开棺材的小堵头,从尸首的上面爬进去。和尸首正对着脸时,把预先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子圈,再套在死尸的脖子上,使劲向上抬头让死尸的头也抬起来,便于两手掏头底枕下或摘取脖子上的宝物。这样的故事小伙伴们乍一听真真令人毛骨悚然。但天天挖坟胆子也就越来越大,逐渐地习以为常了。

 白天兴师动众挖的坟都是些不起眼的,坟头也小,主要是无主的或是无后人、近边人的。对于那些个大坟,坟主还有亲儿亲孙子的,只能夜袭。夜间干活尽挑那些身强力壮的人,工分高一些,队里还管一顿夜宵。因怕走漏了风声,不参加的人连知道也不知道,这样的坟往往不是本生产队的。队里有一块地在河东的大湾边,地块名叫落马湖。那里有一个大坟,就是队里组织人夜间行动的。村南在俺队地里还有一个大坟,是另一个队里葫芦他爹的,本队里上年纪的老人还记得下葬时棺木很好,听说也是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的。

 我上联中所经路旁明代的黄福黄少保墓,也在那时被村里人即黄家的后人自己掘开过。那村的同学听大人议论说,打开墓穴后,发现棺椁很好,但等到再打开棺椁后,既无遗骸又无值钱的随葬品,里边只是些衣服等物品。不知是历史上曾被“倒斗”过,还是原本就是一个衣冠冢。

 挖坟挖出的厚棺木和坟砖,从地里拉回来,堆放在队里的场院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淋,看着干净了,也不那么湿漉漉了。当时村里小学校的教室,生产队里的牛马棚、仓库、会计算账和记工分的小队部等,都是用出土的大青砖盖的,门框窗扇都是红松寿材板做的。传说有一户人家,男主人过年买蓖梁子蒸干粮,第一锅干粮蒸好以后,老婆掀开锅盖,满屋子立刻弥漫着难闻的朽木的味道,本来应该看到的大白饽饽却变成了黑褐色,锅底下的馏锅水也黑乎乎的。知道是被骗了,买了棺材木做的蓖梁子,大过年的太晦气,未敢声张,只能悄悄地扔掉。本来一年到头舍不得吃点细粮,大人小孩盼着过个年吃点好的。您看这户人家这个年过的真不顺。

 人们不是常说挖坟是对死者的最大不敬,是对其后代莫大的侮辱吗?但在特殊年代非常时期,大破“四旧”之风席卷全国,几乎全民都在参与时,不参加反而就不正常了。因当时都还是人民公社阶段,农村生产队里的人都是公社社员,所以上边有人还堂而皇之地说这是“老社员作新贡献”。

 那时候,生产队里集体和各家各户都穷的叮当响,就这样的坟砖棺木也当成了宝贝疙瘩。有一次队长训斥那些在搬运砖块和板材时野蛮装卸的社员时就说过,这些大砖木材对咱穷生产队来说就是金砖就是宝贝。在掘土挖坟时我虽然只是摸过砖块木头,因此我才敢说我也当过“摸金校尉”呢。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