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心之所愿即意义

心之所愿即意义

在办公室里,同事说起他刚参加完高考的儿子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我问,你看他爱好在哪方面?同事答,从小喜欢写点东西。我说,那就让他学与这个有关的。同事不屑地说,就他那水平,只是爱好而已,一瓶不满半瓶晃,不会有什么成就……

是的,也不仅仅体现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只去考虑,选择的结果是否利于将来就业,是否让外界看起来更对头,更像那么回事,我们不曾这样问一问,我们内心想要什么。

若你不是一个乏味的人,你可能还会终尽一生自问——活着的意义。这实是让人类思而不得的终极哲学命题,因为所有答案在短暂的生命面前都显苍白。此题无解,可我们总得让自己觉得内心快乐,不虚此行才对呀。

通常,我们更愿意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角度给出诸多答案,小处讲光宗耀祖,大处说治国平天下。也无错,人类文明的腿脚不会原地踏步,既然得往前走,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集体信念和目标引领我们。同时,这还能体现出作为人的担当,证明我们情愿牺牲一己之私,被纳入一个既定的公共轨道,便觉自己不至于太渺小。公共利益自是要努力维护,积极建设,只是,在不违以上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更朴素、本质一点,打破一些框框,去最大限度地靠近生命本身?从这个角度说,儒学真有点把我们害苦了。想来有个小故事已被我们读烂:渔夫在海滩晒太阳,有人问,为啥不去打鱼?渔夫答,这样挺好,为什么要去?人说,可以买更大的渔船,打更多鱼,换更多钱呀。渔夫问,然后呢?人答,那样你就可以整天在海滩上晒太阳了。渔夫哈哈一笑,我现在不就是了嘛。

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只引用那个社会共性答案,以期赢来外在的认可或肯定,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这安全感由别人给,你只有不断讨好、迎合,才不致丧失,以至于最后演成了习惯都不自知。人群总是复杂,若一个人能从这讨好迎合中寻到快乐,真也无可厚非,相反应替他高兴并送上祝福!可是,那安全感还是让人觉着不可靠,终日惶惶看人脸色,且别人说抽走就抽走,无一点自主权。实际,我们有一条获取更长久、更深沉、更广大幸福感的途径,如果我们有更长久、更深沉、更广大的视角,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

心之所愿即意义。如果你喜欢文字,有着倾诉的急切,那就写吧。如果你喜欢画画,领略过挥洒的畅快,哪怕涂鸦。如果你喜欢搞科技发明,甘愿因此废寝忘食,就不必担心成不了张衡爱迪生。实际,兴趣更容易让人创造出世俗层面的成就。退一万步讲,即使不能,它本身就是意义,它本身就是一个人快乐存世的最保险的方法。

所以我说,那些苦心的家长们,还是多问问孩子真实的想法吧。我们只需服从内心,让每迈出的一步都充满欣喜与满足,那样,欣喜和满足也就充满了这人生长途!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