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散文小品《四君子》系列之二——兰 王者之香君子风

散文小品《四君子》系列之二——兰 王者之香君子风

散文小品《四君子》系列之——兰

                 王者之香君子风  

   

   “芷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早在2500多年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把兰比作君子,称赞她甘于寂寞,守节不移的高洁情操。明代黄凤池提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说,应源于此。由是观之,以花喻君子,当滥觞于孔子,始自兰花,梅、竹、菊似乎沾了兰花的光,方有“君子”之称。

    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的地生兰属植物,如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类兰花与时下流行的蝴蝶兰、大叶蕙兰等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她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有着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中国人,尤其是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兰情有独钟,视兰为淡泊、高洁、典雅的象征,她与玉一起被比作道德楷模的“君子”,享有无与伦比的殊荣。人们常常用“蕙质兰心”、“兰心蕙性”、“兰姿蕙质”来形容纯洁高雅之人,如唐人王勃有“金声玉韵,蕙心兰质”之句。古人还常以“兰室”喻环境之雅,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珍。古代话本小说、戏曲杂剧中,常常有“金兰之交”、“义结金兰”之说。诗文中也借兰来表达贞洁的爱情,《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兰兮。”显而易见,兰在这里是爱情的信物。诸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等等,不一而足。难怪国人尊称她为“国兰”了!

   《说文》云:“兰,香草也。”兰花,以其花香清幽而冠绝群芳,享有“王者之香”的盛誉。《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芷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自此,“兰为王者香”之说流传至今。北宋文人黄庭坚在《幽芳亭》中载:“一干一华(花)而香有余者为兰,一干九华而香不足者为蕙。”故蕙又有九华兰、九子兰、九节兰之称。由此可见,俗语“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中的花,当为兰花为宜。

    中国兰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计有6个亚科、17个族、26个亚族、173个属,1000多个品种,这在中国花卉中是鲜有企及的。野生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盆栽兰则遍布各地。

    绍兴是中国植兰最早的地方之一,素称“兰花故乡”,以盛产春兰而驰名中外。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之兰亭,即在此处。兰亭因勾践种兰于此而得名,真正闻名于世则是因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据史料记载,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四十多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让装了酒的酒杯从曲水上游缓缓漂流而下,名曰“曲水流觞”。酒杯在谁面前停住谁就要赋诗,作不出的则罚酒三觥。事后诗作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大家共推王羲之作序,王羲之欣然应诺。趁着酒兴,王羲之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登峰之作。兰亭因兰花而得名,却因书法而驰名后世,应该说这都是兰花的功劳。设若此处没有姿态潇洒飘逸、气质优雅清高、节操淡泊高洁的兰花,试想,追求“魏晋风度”、盛行隐逸之风的东晋名士们,是绝对不会在此“雅集”的!

    因兰德比君子,是故圣贤先哲对兰情有独钟。

    孔子一生酷爱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在这里,孔子将“芷兰之室”与“鲍鱼之肆”作对比,说明环境的好坏对人有很大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们结交朋友,也要慎重选择,努力与君子结为“兰交”,而远离小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告诫蜀后主刘禅:“亲贤臣(君子),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应该说,这是对孔子观点的最好注释。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芷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焉,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芷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以“卧薪尝胆”而复兴越国的一代英主越王勾践,亦爱兰花,曾在绍兴兰渚山亲自种植兰花,历史上对此多有记载。据《宝庆续会稽志》、《绍兴府志》记载:“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奇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会稽风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由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后人遂将“渚山”更名为“兰渚山”,将兰渚山下的集市称为花街,并将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如今,兰亭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兰花功不可没!

    一生钟爱兰花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以兰为友,将兰花视为知音。忠君爱国的屈原屡遭奸佞小人陷害和昏庸楚王的贬谪,被长期流放于沅湘一带,虽身处逆境,但其志不改,其节不移。正像他诗中所吟唱的那样:“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他将这种念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多种香花异草加以表达,借物以寄情,托物以言志。而在选取香花异草时,屈原特别选取了兰花(包括蕙、芷),在《离骚》、《九歌》、《九章》等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他以兰为装饰品,朝夕与兰为伴,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仅从以上诗句,即可窥见屈原是何等爱兰,寄情于兰,托兰言志。屈原笔下的兰,已不是简单的比兴手法,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闪耀着崇高理想的光辉。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言诚然不谬,但我要说,兰,比莲一点也不逊色,她是真正的“花中君子”!

    愿人们以兰为友,见贤思齐,努力做一个像兰一样道德情操坚贞高洁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16年7月4日于淡远庐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