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父母的教诲

父母的教诲

一个好的家庭有个好的家风,这是必然的。想想在我们家过去的岁月里,爹娘的一言一行,陪伴我们姊妹兄弟几个愉快地茁壮成长,和谐的家风气息又伴随着我们几个各自成家立业。

姊妹兄弟当中,属我最小。哥哥姐姐们的童年生活、成长环境比起我来,肯定是优越不到那里去,但是,有一点是绝对均等的——那就是父母的爱!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恰恰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庭中。我约略记事的时候,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的家庭琐事而执争,但他们从不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记忆里的是他们都讲理。父亲母亲之间是这样,家庭成员之间是这样,对待邻亲百家也是这样。记得生产队里分给一处不到二分田的自留地。那时候的田园风光只有在夏秋两季。因为是头一年,春播开始了,只是在地里种一些小杂粮。待到春末夏初,父亲就把这块地整理成了一个小菜园,用剥光皮的玉米秸围城简单围障,园里种上菠菜、韭菜、葱、地蛋、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围障边也种上了豆角,把个小菜园打扮得有声有色,叫人羡慕。小菜园边上有一条通往生产队场院的便道,其实这里原本就没有路,是一些人图省事、抄近路,把两家菜园中间的畦埂踩成了小道。于是,大家也就习惯了从这里走。当父亲的小菜园里果实挂满枝蔓的时候,就会引来一些烦心事儿,不时的被人弄得一片狼藉,甚至是枝断蔓乱。看父亲的脸色,是惹得他不愉快了,但他没动声色。为此,年轻气盛的哥哥出上功夫逮了一次现行。原来是有抄近路的讨人嫌,顺手摘菜,顺手摘果,弄乱了父亲的菜园。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怪他们,还教育哥哥说:他们是不经意的,不是成心的,不要跟人家吵闹。父亲做事向来是用心的,为此,他用木板做了一个很漂亮的方盘,放在了小菜园的便道旁,盘里总是放满了瓜、果、菜,自此以后,经过的人们都竖起了大拇指。父亲这次用心用情的举动让我铭记在心。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的代表。她注重的是经常地对我们进行说教:在社会上,要尊老爱幼;在学校里,要尊重老师,团结同学。虽然没有高深的大理论,但都是朴实做人的真道理。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更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每一个家庭,饭桌上的话题是最多的,我家也不例外。母亲从饭桌上的礼仪说起,告诉我们吃饭嘴巴不能吧唧有声,要从自己面前夹菜,不要拿筷子敲碗、敲桌,要等长辈坐下才能吃饭等等……虽然觉得有很多条规矩在束缚着自己,但也正是有这些规矩,才让我更好地得到健康成长。母亲不光凭着叨叨管教孩子,让我们几个更加受益的却是一套与众不同的理论,孩子嘛,该学习的时候要好好学习;该玩的时候呢,就玩够!母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年都放麦假、暑假和秋假。假期里,大一点儿的孩子,都去了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像我这样小一些的孩子,就窝在家里写作业、玩儿。但是,母亲却不让我白天在家里写作业,而是晚上她陪着我,一边辅导,一边做她的针线活儿。白天就让我跟着她,到生产队的场院,她们做什么活,我也像尾巴似的装模作样地跟着学,跟着干。特别是秋天晒地瓜干儿,为了快些晒干,要把切成的地瓜片摆在地上。别的孩子把它当成活儿干,而我则把晒地瓜干儿做成了游戏。跟着大人学干活,虽说干的不多,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母亲从来不苛求我们几个学习、书本,而是一有空,就带我们到田间地头,接触一些生产、生活常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儿,名义上是做农活儿,实质上则是锻炼我们,让她的几个孩子长技能、长见识。成长中耳濡目染母亲朴实自然的言行,让我终生受益。

如今,父母亲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没有留给我们多少金银财宝等物质财富,但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们留下的良好家风,的确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宝贵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益。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构成要素,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要形成温馨和谐、传承长久的家风,父母就要在家中树立好的榜样,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家庭风气好了,社会风气自然也就好了!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