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中秋话月圆

中秋话月圆

    当太阳的余晖渐渐散去,太阳下山,月亮升起,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记得小时候,唱起“八月十五月儿明”时,知道八月十五的月儿圆,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月儿还圆时,我的答案居然是不知道。还没有上小学的我那时候真的很幼稚,只会单从一句话获取片面的知识,以后才慢慢知道,每月十五都是月圆时分,日月盈仄辰宿列张的道理一直存在,长大的好处是慢慢懂得许多,感受人生,体味生活。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仅次于春节,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八月十五亦称为“团圆节”,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句。像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月寄情,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的月亮,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是人们心灵的感知,是一种情怀,一份相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昨日,当我坐在母亲身边,听她再一次讲起八月十五那天父亲猝然离去的情景,我不知道母亲平静的表面下是怎样的波澜,我已是泪眼模糊。尽管十二年过去了,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在母亲心里,平静的诉说里倾尽无限的思念。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处伤口,永不愈合,在每一个思念的日子里,流出伤感。我站在月光下,想念我逝去的亲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些别离,注定永远不会再相见。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家是团圆,在外是相思。一家三口,我值班,先生外出学习,六岁的儿子和老母亲在家,这个中秋夜,我们没有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团聚的人应该很多,像我一样值班的医务工作者,戍守边疆的军人,外出务工的人们,在外求学的学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色下是浓浓的乡愁,感谢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距离割舍不了思念,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诉说思念,彼此的音讯如在眼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若相离,咫尺天涯,心若一起,天涯咫尺。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中秋来临之际,走亲访友,在忙碌的时代,让人们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近亲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亲情在一个个节日里得到了很好的升华。而昌邑市义工联在中秋来临之际开展的一系列送温暖、精准扶贫工作,让温情弥漫心间,让温暖伴随生命的每一天,他们走进敬老院,走进贫困的家庭,走访老党员,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礼物,有爱不孤单,有情更温暖。

    人们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轮明月照古今,岁岁年年人不同。喜悦是主题,团聚是主旋律,你的爱与哀愁,我的情与忧伤,融化在淡淡的月光里,渐渐散去,当太阳再次升起,每一个日子都是重生,淡去的是忧伤和别离,渐浓的是希望与期盼。

    滚滚红尘,谁是谁的期盼,牵起了绵绵思念;茫茫人海,谁是谁的忧伤,写满了思念的窗棂。我的思念有淡淡的忧伤,你的相聚有深深的喜悦,只是月光依旧温柔,不知我们的相思。

    月缺是诗,月圆时画。我走在皎洁的月光里,听虫儿鸣叫,奏着中秋的乐章,远处传来鞭炮的声音,那是相聚的喜悦与欢愉。

    头顶一明月,足下一方土。每个人的独特,注定了不同的思绪。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心中怀秋月,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