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梨乡, 我的梦乡

梨乡, 我的梦乡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宋朝道人丘处机的一首《灵虚宫梨花词》,诗情画意,让人如醉如痴,恍如漫步梨花园中,与梨花对话,与梨花共舞,把酒临风,天上人间,醉了流年。

暮春三月,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山东半岛,正是芳草萋萋遍山冈,吐翠柳丝飞舞时,燕子筑巢呢喃,梨花仙子应寒食节(清明节前)之约挎着花篮袅袅婷婷而来,来赴一场纷繁的花事。但见她一袭白色纱衣,腰若细柳,肤若凝脂,云鬓高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纤纤玉手从花篮里轻轻抓起一把梨花,舒缓优雅地抬手向半空一扬,霎时,漫天的香雪飞上了铁褐色老梨树,不一会儿工夫,千枝攒新芽,万簇绽银花。如果恰逢月光溶溶的清幽夜色,洒一场蒙蒙细雨,微寒斜风中悄悄绽放的梨花,就更别有一番韵味了,把“天生丽质”“冰清玉洁”“清新脱俗”这样曼妙的词汇送给梨花,我想是再恰切不过了。


山阳博陆山的梨花

地上梨花香雪堆叠,正值天上风筝飞舞。“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风筝又叫纸鸢,潍坊是风筝的故乡,所以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鸢都。麦苗返青,杨柳摇摆着细腰,是放飞纸鸢的最佳时节,也放飞了我们的思绪,记忆总会把我还不曾迷失的心带回童年,带回那段快乐、迷惘、贫穷与顽皮羼杂的时光。

我的家乡饮马镇有两座山,一座叫“青龙山”,另一座叫“博陆山”,两座山相距不远,只有几里路,海拔都不到一百米,却各具特色。

青龙山像一条卧着的青龙,龙头在西,尾部在东。山顶上半坡上栽种了很多果树,春暖花开时,杏花如烟,云蒸霞蔚;桃花夭夭,嫣然含笑;苹果花亭亭玉立,粉腮胭红……山沟里其它树也不少,洋槐树、栗树、核桃等,初夏是洋槐花的天下,一串串缀满枝头,馥郁芳香,香飘十里,蜂飞蝶舞。

博陆山在青龙山的西南方,远看像一只驴子,头部高昂,老百姓叫它“驴山子”,驴山产的果木同青龙山上的不同,主要以梨树为主,大片梨花盛开时更壮观。果园是集体的,梨子不随便卖(平头百姓秋季买到的一般也是带烂眼的),为了给我们几个“馋老猴子”打馋虫子,父亲从驴山下挪了几棵梨树,栽在我家大院子里,有香水梨、洋梨、茌梨等,除了共有的冰糖甜外,香水梨小巧玲珑,肉嫩香洌,洋梨状似葫芦,质绵味纯,茌梨个儿大喜人,清香幽远。父亲说,驴山上的梨子品种多,长在沙地里的梨子更好吃。上小学了,大家都嚷着爬驴山赏梨花,四年级时,老师满足了我们的愿望,嘱咐要我们一定要听话。清明节后,我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走五六里路后就看到被梨树簇拥的博陆山峰了,也就是“驴子”的头。穿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踩着软绵绵的细沙,登向山巅,“驴头”上红褐色的火石裸露着,没有土,怪不得不长梨树呢。举目远眺,脚下是浩瀚的雪白的梨花花海,河水像明晃晃的飘带绕着博陆山一路蜿蜒而去。这方圆十几里河滩之上,有了水的灵气,山峰的清秀,沙地的神奇和梨花的高雅。老师说,这条河叫潍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源头流到这里好几百里路呢,再往北它就钻进海里去了。

“大海远吗?”我仰头看着老师,神往蓝色的大海。

“不远,跟着这河水几十里路就到了。”老师说,“咱平时吃的虾酱呀蟹酱呀,还有梧桐花鱼都是从北面海里过来的。”

老师说等我们长得像她一样高,不用她领我们自己就能去看大海了,说不定还能到海边工作呢。

潍河边的人习惯把梨树园称为“梨行”,把几米深的沙土层叫做“沙窝”,说起来,我对沙窝是深有感情的。一九八四秋天,我村的学校取消,我开始在山阳初中读毕业班。博陆山前后坐落着两个村子,南面是山阳村,山北是山阴村。我的学校在山阳村,是一所新建的学校,这样我就有机会经常接触沙窝里的梨行了,山前山后的几千亩梨行就像避开喧嚣的世外桃源,宁静安逸,似暖还寒的天气里,梨花抖落一身的寒峭,像出浴的美人,凝脂欲滴,羞羞答答。穿梭于春雨后的梨行,从湿漉漉的沙壤里挖几株茎肥叶翠的野蒜,连根儿拔起青翠鲜嫩的苦苦菜、婆婆丁,从火石的缝隙间抠几墩肉嘟嘟的马虎爪……。郁郁葱葱的夏天,我经常随意找一条林间小路遛达,路边铺满野枸杞、葎草、蒺藜、蓬蓬菜,树林荫翳,清爽舒适,燕子掠过半空唧唧地叫着,喜鹊呱呱叫着在枝头忙着筑巢,扑楞一声灌木丛中闪过一只色彩斑斓的野鸡,夏蝉的嘶叫声在腊树行里此起彼伏。纵横交错的阡陌在梨行间织成了密密的网,迂回曲折,一不留意就像进了迷宫里找不到方向,随便走到哪里,展现在面前的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美妙画卷。最有动感的画面是挑一个初秋的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前穿越梨园来到河堤,小心翼翼地滑下槐树林间长有野笋、茅草或荆棘丛的羊肠小路,蹲在枝条纷披到水面的柳树下,低头看钓者竿起竿落间的喜悦与失望,还有他们脚下网袋里的扑扑棱棱的鱼儿;抬头看,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的粼粼水波之上,野鸭、灰鹤在芦苇荡里在柽柳丛中展翅飞翔。船桨吱吱悠悠,木船忽东忽西,渔网张开撒落,不成调的渔歌时而飘渺时而清晰,总让我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还有那活蹦乱跳的草虾、毛蟹、鲫鱼、黑鱼、鲶鱼、花嘴鲢子和鲤鱼、嘎鱼,让人垂涎欲滴。

初中总复习冲刺阶段在乡间的五六月份,随着倒记时,中考越来越近,教室里人声鼎沸,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大家拼搏的热情一天天在发酵,感觉空气都泛着白沫。我的身心充斥着聒噪、不安与疲惫,忍受不了这种气氛,一到了自由学习的时间,我就怀揣着书逃到幽静的梨行,钻进一棵梨树下。这棵树真大,叶子也够茂密,能严严实实把我罩起来,青涩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枝叶一直垂到沙地上,真似童话里绿色的屋子。清新的空气,软绵绵的沙床,悦目的绿色,让我静下心来梳理思路,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有一天我正心无旁骛读书时,忽然轻轻一声咳嗽声,抬头一看,一位面善憨厚的农民拄着锄头站在不远处, 对我说:“快考试了吧?”我赶忙从树底爬了出来,正不知说什么好,“嗯——,好好念书。”他说完,又轻轻地走了,如来时一样。我把目光定在了他脚上的那双绿色解放鞋上,这一定是这家梨园的主人吧,对我没有责怪,只有鼓励,多么纯朴善良的乡亲呀,一瞬间,一股清流在我心涧淙淙流淌。这年,我从众多的学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黑马”。


山阳博陆山老梨树

我很感激老梨树给予我的灵感和庇护,也感谢这位梨园主人对一个孩子的理解、包容与关爱,同时也勾起了小时候的一段往事,让我愧疚让我自责……

小时候,我和伙伴们在青龙山地盘上是无处不作(顽皮、捣乱),哪里有什么好吃的水果,全被我们翻个遍,乡亲们把我们叫“作布袋”,博陆山的梨行我们是作不到那里去的,但可以半路上干坏事。芦花飘飞的时候,梨子成熟了,也是小伙伴们呼朋引伴在田间地头拖着竹耙打柴烤野地瓜的时候,村前的土路上陆陆续续出现了装满梨子的手推车,一般是东乡人,因为路途远,他们常把一根连着车把的宽厚布带挂在脖子上以减轻胳膊的负担,途经我们村口时顺便坐在桥头喝水歇息。东乡人特征很明显,只要一看到皮肤暗黄一口褐黄牙的,我们马上就断定是东乡人,于是像《水浒》里下山截道的小喽啰,一齐攒足了力气起哄:“洼客,洼客,呸!呸!呸!”就差没有去抢梨子了,东乡人气得青筋暴跳,撵着打我们,我们就撒开脚丫子跑,一哄而散,如此往复,乐此不疲。现在想想,我们太不地道了,小小年纪咋就那么恶俗呢,东乡人远路风尘来买梨子吃就活该遭受一群西乡孩子的辱骂吗?老梨树如果会说话,也一定批评我们,就是那位善良敦厚的梨园主人,也一定不会原谅我们吧?

时隔三十年后的料峭寒春,我陪同远方的朋友来到久违的梨行,它已经被命名为“千年梨园”,成为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当以成年人的目光重新审视我曾经熟稔的这片沙地,更多的是带着理性。漫步千年梨园,数万棵占地几千亩肃立的铁褐色老梨树,树枝在西风中瑟瑟抖动,看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我对朋友说,她来得不是时机,如果赶在梨花节,那铺天盖地的梨花飞雪映亮了潍河东畔的画面最是让人喜欢。朋友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她数次到过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江畔景迈山,她说那里因为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的重要地位得以确认。朋友说,她非常喜欢裸露着皴裂树皮的老树,不只喜欢更是震憾,在她看来,这更有一种艺术的美,美得自然美得不可方物。她还说一棵千年古树能存活下来实属罕见,没想到还有这么庞大的梨树群,活化石般地存在着,很有研究价值,她连连感叹道:“这片土地有灵气呀!”在朋友的感染下,我细细端详一棵棵老树,远看,每一棵树都造型不一,苍古劲拔,就像美轮美奂的巨型盆景,极具观赏价值。近看,铁褐色的树皮上一道道竖立的不规则的沟壑,就像耄耋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那是日月风削刀刻的痕记,老树正向人诉说着几百年的沧桑。每一棵树上屈曲盘旋的老枝都像传说中的虬龙,披挂着厚重的鳞甲,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有的似怒发冲冠,有的似追逐嬉戏,有的似拥抱亲吻,有的似促膝欢谈……,好像谁突然喊了一声“停”,热闹的场面瞬间定格,留下了刹那间的永恒。看着它们,不禁让人心旌神摇浮想联翩,想起有关青虬的一段段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仿佛看到浪漫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涉水而来,捻须吟诗道:“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


前年去潍坊一文友在山阳千年梨园(右为作者朋友)

站在这棵千岁梨树王前,我默默地低下了头……,老梨树啊,从元朝起,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后经明朝、清朝、民国,至今新中国也已经成立六十多年,期间,与你年纪相仿的伙伴们在一场场劫难中倒下了,而你依然凌霜傲雪笑看岁月,依然如期在四月的博陆山以德高望重的长者身份主持一场盛大的花事。一千年,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是弹指一挥间,微不足道,但对于人类,却是几十代人的生死接力,是一条艰难跋涉的漫漫长途。一千年来,大自然的风吹雨打、严寒酷暑、旱涝虫灾、电击雷劈,你挺过来了!一千年来,你不断地领着你的后代傲然盘踞在博陆山的沙地上,不畏“坏河”(潍河因常出河祸及乡里被老百姓称为“坏河”)水的肆虐,无私地守护着博陆侯封地里的子民。更可怕的是近一百年内的人祸,你和你的后辈也躲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对博陆山地区的烧杀掳掠惨无人道没有摧毁你们;解放战争时期,山阳战役中国民党对山阳村的狂轰乱炸枪林弹雨,没有残害你们;新中国成立以后,如火如荼的“大炼钢铁”风潮中你们也幸免于难,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老梨树,难道你们是神话传说中青虬的化身?还是博陆侯大将军霍光在天之灵护佑着你们?

河水一路向前,有的地方有的时候,会突然出现拐点,或者遇到悬崖跌出了壮观的瀑布,抑或是穿过峡谷时跌荡起伏,不会总是一路坦途风平浪静。涨潮时的潍河,暴涨的河水从上游裹着泥沙杂物滚滚而来,浩浩荡荡北流渤海,奔腾起伏的河床上沉积下大量沙粒,飘浮物会让流水带走成为腐朽。几千年的河床冲刷让一层又一层的沙粒沉积到潍河东畔,这方钟灵毓秀的沙地养育了勤劳、善良、淳厚与沉稳的山阳人。从元朝起,勤劳聪明的山阳人就因地制宜,在这片沙地上种植了几万棵梨树,梨园与沙窝相依相伴,相得益彰,沙土地给梨树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梨树让这片土地有了生命的色彩,山阳人世世代代在里繁衍生息。

我佩服山阳人的祖先,我更敬重今天的山阳人。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身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就业途径越来越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轻便,薪酬越来越丰厚,有些人的脑筋也越来越“活”,山阳村不远处有几个村庄也有过老梨行,人们嫌管理梨树麻烦钱来得慢,就把老梨树砍掉,树下的沙子换成花花绿绿的钞票,一年暴富,创业容易守业难,天灾容易躲人祸最难防,而山阳人,像这片潍河沉积下来的沙地一样,不浮躁不短视,依然用最笨拙的方式精心管理着这片古老梨园。他们知道,钱可以慢慢挣,但老梨树群不能毁坏。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

山阳地下富产“火石(石英石)”,这种石头是制作玻璃的主要材料,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主要依靠开石矿磨石粉致富。迈入新世纪,山阳村人认识到致富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提前透支子孙后代的老本儿。物欲横流暗潮汹涌的大背景下,不鼠目寸光,做到沉静如海、胸有成略,很难,当今的山阳人做到了。大浪淘沙,他们就像博陆山脚下潍河东岸沉积多年的沙地,沉稳、有底蕴,不浮躁,不受眼前利益的诱惑,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及时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还老百姓以青山绿水。山阳先人能充分利用好沙地资源,把珍贵的古梨树园传承下来,现代山阳人也应该积极传承下去。千年梨园,是一笔可持续发展的珍贵的物质遗产,更上一笔难以衡量的宝贵的精神遗产。现代山阳人比他们的祖先更勤劳更聪明、更坚定执着地守护着这片潍坊地区树龄最长、规模最大的古梨树群。近年来,他们斥巨资在原来的博陆山风景区的基础上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配套设施齐全的梨花小镇,力争在山东省内有较强的影响力。梨花小镇每年举办为期半个月的梨花节,游人可以登临博陆山顶欣赏二千亩梨花万树飞香雪的壮美画卷,可以品尝当地人独创的风味鲜美的梨花饺子等当地小吃,可以体验回归自然放飞自我的东篱田园风情,还可以沿霍光路一起追忆四朝元老大将军霍光随汉武帝东巡登临博陆山的历史,更可以以独有的方式了解当代山阳人如何把梨花小镇的文章做强做大……让山阳大梨,让梨花小镇,走出昌邑,走出潍坊,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连续几天的春雨刚过,麦苗使了吃奶的力气吸足水分准备蹿个儿,黑麦草在杨树林间开始铺着薄薄的绿地毯,柳树褪去了鹅黄吐出了新翠,篱笆墙边海棠偷偷钻出的花苞缀着雨珠,晚樱还紧掩门扉白玉兰花已是落落大方,梨花节快来了!梦中,我已经看到小镇的山路上,梨花仙子挎着腊编花篮,轻移莲步脉脉含情,纤纤玉手轻轻向空中优雅地一抛,三万多棵梨树的枝头瞬间着了粉黛,每一朵都是雪白的花瓣,浅绿色的花柱,粉红色的花药,还有透亮的花丝。随意踏着一条小路向古梨园深处走去,洁白的梨花堆满枝头,有的紧紧贴在主干的小枝丫上,像躲在老树怀抱里调皮地捉迷藏;有的在长长的枝条上这里站一簇那里站一簇,井然有序,绝不拥挤;有的一簇独自俏立短促的枝头,迎风摇曳,像京剧里当家花旦舞着水袖顾盼生辉……,所有的花朵把绿叶甩在了身后,它们全都是一簇一簇的,绝不独开一朵,即使是同一簇内的花儿,也绝不同时绽开,这几朵已热烈奔放,那几朵还粉唇未启……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婀娜妩媚的梨花,千般韵味万种风情氤氲在清香的风里,浸润在人们的心里。


与昌邑作家协会的部分会员在饮马博陆山风景区采风(前排右三为作者)

四月的博陆山梨花小镇,是花的海洋,是花的盛会,和着清风流水,和着柳绿鱼肥,当家花旦梨花仙子相携浪漫多情的玫瑰花、侠肝义胆的棠棣花、矜持俏丽的芍药花、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等众仙子在千年梨园轻歌曼舞、低吟浅唱,在红峡湖、在潍河之上泛舟畅淡,轻轻讲述关于梨花小镇的动人传说。

  

            写于2017年阳历3月26日

 

作者于爱英拥有个人微信公众号“xiaoketianyuan”。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