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不老的故乡

不老的故乡

    前几天,晚上9点多了,母亲打开电话:“明天回家吧,你大娘老了(去世)!”

    那个我的记忆里勤劳能干,回娘家时见到就问我“二燕(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回来了”的大娘也离我们而去了吗?心在一瞬间沉重起来 ,眼泪也流下来,有越来越多的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印象里有些和蔼的面孔已是永远的回忆了。

    因为第二值班,联系好同事替班,第二天一早,赶回家。

    按照故乡的风俗,亲人去世,所有的亲人要回家奔丧。我们家,从我老爷爷开始,我爷爷有兄弟5人,每个爷爷又有子女五六个,到了我这一辈,兄弟姐妹就近百个了,也是一个大家庭了,当然,还有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平日里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家庭,真正大范围的聚在一起,除了结婚这个喜事,也就是老人去世的丧事了。

    所以,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每个人除了对长辈的思念,还有了聚在一起的回忆。我们来自乡村的人,在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曾经贫穷,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遐想,回忆里居然是快乐! 记忆里,没有了苦难,记住的当时的欢声笑语;记忆里,没有了贫穷,记住的是曾经的温馨家园。

    记忆里的往事,是打麦场,是集体吹哨子分工劳动,是夏日里坐在老树下听父母们讲故事,是冬日里大家一起在结冰的河面上游玩,是为了看一场电影家家户户提前做饭去占个好位子,是二分钱的老冰棍,是新媳妇的一个馓子, 是奶奶手中的大蒲扇, 是用捡拾的麦穗换来的一个崭新的铅笔盒抑或一个新本子一支铅笔……

    原来这些都在每个人的记忆里,虽然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谈起时仿佛就在昨天。故乡是一本不能忘记的书,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故乡是一部不能忘却的历史,书写着勤劳的过往,记录着幸福的今夕。

    如今,已经没有了压实的土麦场,替代的是硬化的水泥地;土培的草屋不见了,红瓦蓝砖的新房子里现代家具一应俱全;外出的子女们有了自己的楼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显神通……

    我们的哥嫂们有的是爷爷奶奶辈了,我们的孩子有的上大学了,参加工作了。岁月不饶人,风霜染白了父母的发丝,生活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年迈的父母固守着我们的家园,让远去的我们有了时刻的牵挂;我们的孩子延续着我们的梦想,在北京、上海工作了,出国留学了,成了在家的爷爷奶奶父母讨论时的骄傲。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总有一辈辈人老去,总有一代代新生。我们为离去的亲人送上最后一程,情不自禁的泪水是不曾隔断的亲情。在坟头烧过纸,转过身,我们还要继续我们的生活。

    大娘走了,生前在院子里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在阳光下依旧生机勃勃;回到娘家,在年迈的母亲的唠叨里,我们知道三大爷的孙子结婚了,二哥家的孩子上大学了,华姐家添孙子了,生命在延续…… 

    一次相聚,大家一起回忆,也留下了电话,建起了微信群,名字就是“咱一家子”。在每个人心里,故乡有些深深的情意,不管天涯海角,不管里故乡多远,心在这里,魂在这里……

    故乡在老去,故乡又在重生,不老的故乡,不老的乡情……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