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刘海波:卜庄草编

刘海波:卜庄草编

卜庄草编据史料记载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早期的草编产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当地丰富的麦草、蒲草、茅草、芬子草、芦苇、玉米皮等资源,就地取材,主要编织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如:草帽、斗笠、蒲团、蒲扇、草帘、草鞋、蒲袜、墙围、提篮、食品盒、蓑衣等。成为本地的一种副业,也是农村一项家庭收入的来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卜庄草编组

编织“金丝草帽”的原材料“金丝草”,以前是从菲律宾进口运至青岛,1927年在昌邑境内开始生产此草帽,而卜庄的“帽子庄”是在40年代初由马成祥在卜庄镇后卜村成立。所谓“帽子庄”是此处提供编织原材料,传授编织技术,再回收加工的基地。本地域的姑娘、媳妇都会编织,这项养家糊口的技艺牵动千家万户。金丝草细如缝制衣服的线,一顶帽子编织的时间快手十天左右,慢手一个月左右。一顶一等品金丝草帽当时能换八块大洋,到后来能兑换半斗(半斗:计量单位,合折现在的斤数30多斤)黄豆。

金丝草帽编织好后套在帽盔模具上用“饽饽”搓,是为了让草与草之间编织的空隙加密;然后再用玻璃瓶或雪花膏瓶子磨擦,是为了让帽子手感光滑且泛有亮光;最后送去“帽子庄”验等级。验完等级后帽子庄的匠人将草帽放进大缸里加入漂白粉溶液浸泡15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放置阳光下晒干,再用光滑的石块摩擦整理,吊上里子,一顶金丝草帽就这样制做完成。金丝草帽编织精细、洁白细软、光亮秀丽、雍容华贵,受到欧美国家女士们的青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昌邑草编草帽

70年代,草帽由麻绳、灯心草和草辫子编织最为盛行,并出口南洋。墙围是由蒲草编织而成,牛皮纸做里子,一种墙壁装饰物,同样出口创外汇。

草辫子是由麦秸草编织而成的,在当地叫“掐辫子”,有7根草编织的,还有11根和13根草的;豁草的草辫是一根完整的麦秸草豁成3片,4片或5片,编织成7根草的小平辫;都是用来制作草帽的半成品原料。

蒲团、蒲扇、蒲袜、草鞋都是以蒲草为编织材料,蒲团是一种仅能一个人席地而坐的圆形地垫。蒲扇是夏天消暑的扇子。蒲袜和草鞋,冬天穿着特别暖和,且经济实惠,在那个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的娃和老人都穿过蒲袜,成年人多数穿草鞋。

改革开放后的卜庄草编企业

茅草和芬子草是编织蓑衣最好的材料,不管是雨天还是雪天,蓑衣披在身,既淋不透,又起保暖的作用。除了当雨衣穿,还可以铺在田间地头,当席子随地而躺享受小憩的舒适,可谓一物多用。

芦苇可编织苇箔(草帘),用来盖房屋用,可做盖垫,蒸馒头用,还可制作炕席和斗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卜庄草编艺人

编织儿童玩具的材料,当属高粱秸秆,编个蝈蝈笼子,里边再编个蝈蝈,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更诠释了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再编个马满地跑,编个风车迎风转,编个金鱼和青蛙,都是维妙维肖的艺术作品,不仅有观赏价值,更充满了趣味性。

2017年,卜庄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家园合力共育,传承千年草编文化”进校园活动,家长和老师积极参与。创意出千姿百态的草艺形象:森林动物、卡通人物、生活用品、汽车系列、飞禽家畜等,参与作品百余件。此次活动推动了卜庄草编传承技艺的大力宣传,同时奠定了卜庄镇中心幼儿园幼儿手工草编特色课的深入开展和挖掘创新。倡导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培养幼儿对传统技艺的热情,并提升了幼儿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产业复兴后的卜庄草编制品

当下,在国际市场对草编绿色环保、原生态产品的需求下,当地的农民企业家通过挖掘和利用本地传统手工业特色资源,以开拓国际市场为先导,采取公司或合作社联结千家万户,以现代企业经营方式,为草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多以纸绳,、麻绳、线绳、麦草、金丝草、南特草、黄草、玉米皮等为编织材料,主要编织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产品销往欧洲及日韩、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编工精细、绿色环保和生态舒适等特点享誉海内外,成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