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化 从文昌庙到九一八中学

从文昌庙到九一八中学

清康熙本《昌邑县志》载:“文昌庙在东山,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周学闵迁建。……上有文昌阁,……至(万历)四十六年移文昌像于东山顶。”
文山,又名东山、东京埠。明万历三十六年山顶建成文昌庙,内建文昌阁(另说为文昌殿、文昌祠),万历四十六年移文昌像于内。
董廷梅,字啸梧,1898年出生于文山北麓五里堠村。青年时代曾在家乡教书,后赴东北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东北参加了抗日义勇军,1933年到平津作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并开展募捐活动。1933年底回到昌邑,以个人积蓄和募捐款在文山顶上筹建学校。为明志雪耻,定校名“文山私立九一八中学”。

他将古庙数十间粉刷修整,作为校舍;又新建六间二层建筑和平房数十间。除教室和办公室外,另设有图书室、卫生室、伙房、后勤室和师生宿舍。
1934年秋学校基建竣工,春节前完成新生录取工作,1935年农历正月十六正式开学。在开学典礼上,董廷梅先生慷慨陈义:“我们的学校所以叫九一八中学,是为了让大家铭记九月十八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我们中华民族蒙受苦难的日子,我们要不忘国耻,赤心救国。……”1935年秋,学校购得一台发电机,以供学生晚自习照明。每天晚上,周边群众登山看电灯者络绎不绝。董廷梅(字啸梧)捐赠商号声明为维持办学开支,董廷梅将自家位于北平东单的商号“大同号”捐给学校,教学工作勉强维持到寒假。1936年春,因无法筹措到必需经费,学校无力再开学上课,只好宣布停学。
1938年2月12日拂晓,日本侵略军侵占昌城。同年3月,又强迫城周民众上山拆除庙舍及学校增建的教室,用于日军工事。今天,文山小学和文山中学分别屹立于文山西麓和南麓,一届届学子从中学校园翱翔各地高等学府,文昌阁亦重建于文山之巅。文山文脉,薪火相传!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