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邑文学作品 齐德舜:追忆我的曾祖父

齐德舜:追忆我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父齐永堂,字镇海,家居山东省昌邑市东小章村。曾祖父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初八,卒于民国五年(1916年)八月十五,去世时年仅四十岁,英年早逝。关于曾祖父,我接触到的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从孩提时代开始,每年过年亲戚朋友聚会,家族的前尘往事总是永恒的话题,亲戚们谈起来眉飞色舞、满面荣光,生命在那些旧时光里绽放如花。其中大家谈论最多最生动的,是曾祖父的传说与故事。甚至于在闲暇之余,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在闲谈中或多或少地向我提及曾祖父的传奇故事。儿时的我,听老人们讲起这些家族往事时总感觉恍若隔世,梦影凄迷。长大之后离开家外出求学,后来又到外地参加工作,每年春节回老家过年,酒席饭桌上,父辈们依旧热衷于讲述曾祖父的传奇故事,尽管已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老人们依旧乐此不疲。但是对我而言,从孩提时代便开始深深地扎根在我记忆里的曾祖父的故事渐渐地变得鲜活,不再是冷冰冰的传说和早已消逝的旧时光,老人们关于曾祖父的碎片记忆在我心中逐渐变成一部无声的电影,一栋爬满青藤的房子,着着实实地烙在了我的心底。曾祖父兄弟二人,父亲是齐常盛,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十四,病逝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享年84岁。弟弟齐永庆,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去世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曾祖父生来喜好学习,几乎到达痴迷的程度,我的二爷爷前几年刚刚去世,他是曾祖父的亲侄子,他生前经常对人说起曾祖父的好学,“我父亲就知道干活挣钱,我大爷就光知道学习。”曾祖父的勤奋好学是年少时的我听到的关于他的最多的传说,也成为儿时的我最最崇拜和学习的榜样。曾祖父的勤奋好学最终成就了满腹经纶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老人们说我们家族的“齐氏祠堂”大门匾额上的“忠恕堂”三个字就是曾祖父题写的。遗憾的是,三百多年的“齐氏祠堂”毁于文革,曾祖父所题写的匾额早也荡然无存。父亲手中还有几张曾祖父的墨宝,字里行间可以见到他书法的遒劲功力。我的姑姑说曾经有一年我的祖父去北孟给一户人家干活,中午吃饭的时候祖父看到这户人家家里挂了一幅字便潸然泪下,这户人家的主人问祖父为何落泪,祖父告诉他这幅字是他父亲写的,先人已逝,睹物思人,因此而伤心。不知道曾祖父留在那户人家的那幅字现在还是否存在,如果保存完好,他的后人能否借我一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祖父29岁,学业有成的他受族长齐修业的委托续修了《齐氏族谱》,那次修谱,曾祖父从正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结束,用时整整一年。修完之后,曾祖父专门撰写了序言,不仅记述了自己用时一年修谱的经历,而且特意撰文论述“齐氏祠堂”为何称为“忠恕堂”的缘由,并对“忠恕”二字予以详细阐述。翻阅现存的《齐氏族谱》,共有十几篇谱序,唯有曾祖父的这篇序言写得最有文采,这也成为曾祖父留下的唯一一篇文章,兹撷录如下:谱之修也,凡十二年一举事。岁在乙巳,族长修业公命余曰:“宗谱者,所以序昭穆、明世系、联族姓、笃亲睦也。今届修谱之期,汝其任之。”永堂曰:“唯唯。”于是查阅族人有已登谱而存者,有未登谱而殁者,分支别派,继继承承,自正月肇修,至冬十二月告成。念吾族卜居是乡二百余年矣,祖宗以“忠恕”起家,家庙既成,即号以“忠恕堂”,非自誉也。亦曰:“尽己为忠,推己为恕。保宗之要道。”内则父子、兄弟、夫妇,外则君臣、朋友,非忠不立,非恕不行。世之覆宗绝祀、败家亡身者,皆不忠、不恕之故,而或者概诿之。栽者培,倾者覆,无非因材而笃耳。”然则堂曰:“‘忠恕’,祖宗盖有深意焉!我后嗣子孙,体先人以‘忠恕’名堂之意:存心以忠则仰不愧,待人以恕则俯不怍。必于是而后祖宗之贻谋可以无负。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人将钦而重之。曰此‘忠恕堂’之后裔也,反是则家声替矣。”近世洋烟盛行,少年子弟多为所累,而吾族独无恙。咸、同间,邪说遍天下,天主、耶稣其尤甚者也。吾族父戒其子,兄戒其弟曰:“忠恕,孔门之心法,即吾族之家法,汝曹无喜新奇、下桥木而入幽谷。”故洋教惑人,贤者不免,而吾族无入者。凡我族人,其各恪守祖训,毋甘不肖,贻先人羞。光绪三十一年十四世孙永堂谨识学业有成的曾祖父如中国历代文人一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然而,这条路走得却是异常艰难。每次考试,进了考场曾祖父即腹泄,即使如此,曾祖父依旧金榜题名,老人们传说,曾祖父金榜题名那一年东小章贴满了报喜的大红喜报。然而,造化弄人,命运最终捉弄了曾祖父。在参加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了一个成语“唱筹量沙”,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曾祖父却因为紧张而哑口无言,最终使得此次考试功败垂成。“唱筹量沙”这个成语成为曾祖父心中永远的伤痛,也成为我们家每年过年酒席饭桌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老人们迄今为止其实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成语。父亲及村中老人一个公认的说法是古代有一座城被敌军围困,城中已经断粮。为了迷惑敌人并稳定军心,城中一位名叫“长秋”的人出了一个主意,让城中百姓赶集时以沙充米,故意大声交易,让城外敌军知道城中粮食充足,最终撤兵。老人们对“唱筹量沙”这个成语的解读意思大致是对的,但是“唱筹”并非指人名,而是“唱数计筹”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正确含义是“以沙充米,称量而唱数计筹,表示存粮充足。后用以形容为安定军心,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科举失意的曾祖父落魄地回到村里,难以想象前功尽弃的他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种从天堂到地狱般的痛苦与折磨!回家后,精通周易的曾祖父给自己卜了一卦,结论竟然是“无子送终”!面对自己所卜的卦,看看眼前的两个儿子,曾祖父竟然不知所措,只是一遍遍反复地问自己“我有两个儿子,怎么会无子送终呢?”科举失意的曾祖父最终选择了千千万万山东人所走过的道路,丢下母亲和妻儿,一个人闯关东去了哈尔滨,在那里以教书为生。曾祖父在东北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曾祖父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家,真是一语成谶,曾祖父后来客死哈尔滨,去世之时只有他的学生陪同,两个儿子无一在眼前!临终之时,曾祖父交待他的学生一定把他的尸骨送回山东老家,数年后他的两个学生为老师完成了心愿!他的两个学生将已经安葬数年的曾祖父的尸骨重新装殓,从哈尔滨雇驼队把他的尸骨运回老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生能为去世多年的老师千里迢迢送回尸骨,这样的事情即使在今天都是很难想象的!感谢曾祖父的这两个学生,遗憾的是当时也没有留下姓名,也不知道他们的后人现在是否还记得这些往事?曾祖父的尸骨运回老家之后安葬在我们家族的祖坟之中,每年清明和曾祖父的祭日,父亲都会到他的坟前去祭扫。每年除夕,我们也会到祖坟去“请”他们回家过年。曾祖父的一生,于我而言,像一段远年的传奇,我一边追忆,一边记下传说中的曾祖父,虽是那么模糊,但心中依然漾起波澜,久久难平!曾祖父的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从孩提时就激励着我,曾祖父功败垂成的经历也让我为之扼腕叹息。西小章的大表哥说我们家世代读书却没有人获得过功名,这是几代人的遗憾,而其中曾祖父就是最最典型的例子。大学毕业之后,在求学道路上一直顺风顺水的我一步步陷入了泥淖,步履维艰,曾经气馁过,曾经悲观过,也曾经试图放弃过,我甚至以为自己依然难以逃脱几代人的魔咒与宿命。然而,几代人的夙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日夜思考,挥之不去。最终我选择一切从头开始,后来我读硕士、读博士,再到后来成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算是了却了几代人的夙愿,也足以告慰曾祖父的在天之灵!(齐德舜,昌邑市围子街道东小章村人,民族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特聘教授)

关于作者: 昌邑之窗

小城昌邑,欢迎来做客

热门文章

© 2022 昌邑之窗 (海外版)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鄑邑文摘 | 站点地图 | 声明:原站关闭后,由海外游子搜索历史数据复开,不提供交互,仅作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