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第一中学:
创新内部治理路径 激发县中组织活力
作者:张景和
编者按: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学校内部组织变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的突破口。当前,学校内部组织变革、机构设置、运作方式有哪些有益探索?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校长们有哪些切身体会?面向未来,如何提升组织执行力,走向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我们特别邀请了三所不同类型学校的校长介绍经验。
针对的难题:县中振兴需要大环境的支持,但是学校内部治理的小环境、“小气候”却容易被忽视,有的县中校长只注重课堂相关的要素。
去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业界为之振奋。的确,县中要振兴,社会的大环境、“大气候”非有行动不可,而以我个人担任县中校长的经历来看,学校内部治理的小环境、“小气候”却极易被忽视。有的县中校长过于注重与课堂相关的要素,而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和组织能力提升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根植于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潍坊市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等培育出的丰厚土壤,通过“共治”“精治”“善治”不断迭代,探索学校内部治理的路径,不断激发组织活力。
学校管理积极性
管理互融共进
网格化、精细化治理
为此,我们把构建服务师生生命成长的“六个作业组”(自我管理、全员育人、学情教情、团队管理、家校共育、综合保障)写入新修订的办学章程,梳理学校网格化、精细化治理关键节点,实施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不断提高学校精细化治理水平。
例如,学校近期梳理出20项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关键节点,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将责任部门与各关键节点人员精准匹配,对分工交叉的安全工作网格到人、责任到人,避免了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我深刻体会到,学校内部治理只有达到足够的精细化程度,才能让立德树人在每一名学生生命成长中见效。当学校把微组织、网格化作为内部治理的“善治”行动路径,实质上就是为每个生命搭建起“个人+微组织平台”的成长模式,只有微组织足够丰富、足够有力量,学生才能成长为灵魂高贵、思维有力、生命旺盛的人。
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继续探索内部治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和靶向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充分释放学校组织活力,向着建设“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新样态学校前行。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08日第6版